文:蔡幸珍 2011.11.17 (四)
Dr. Suess從小媽媽常跟他說床前故事,玩文字韻律遊戲,也常跟爸爸到動物園去玩。爸爸期待他讀個名校博士,不過,Dr.Suess卻另有想法,拿著爸爸給他的學費,去歐洲旅遊。
從小不被老師看好,卻在高中時期被某位具慧眼的老師鼓勵,而大放光芒。22 歲時,Dr. Suess 就很清楚他所熱愛的是什麼。
看著Dr. Suess的故事,知道大師並不是從小就被肯定和鼓勵。不過,生命自有出路。Dr. Suess生命中二位重要的女人,一位是媽媽,另一位則是他的大學同學後來成為他的太太。他太太就是鼓勵他,不想唸書,倒不如去歐洲旅遊,見識見識一番的那位同學。
從小不被老師看好,卻在高中時期被某位具慧眼的老師鼓勵,而大放光芒。22 歲時,Dr. Suess 就很清楚他所熱愛的是什麼。
看著Dr. Suess的故事,知道大師並不是從小就被肯定和鼓勵。不過,生命自有出路。Dr. Suess生命中二位重要的女人,一位是媽媽,另一位則是他的大學同學後來成為他的太太。他太太就是鼓勵他,不想唸書,倒不如去歐洲旅遊,見識見識一番的那位同學。
《The Boy on Fairfield Street:How Ted Geisel Grew Up to Become Dr. Suess》裡,這本書描述著名圖畫書作畫家 Dr. Suess的成長故事。其中,我最有共鳴的一句話是:All of his energy would now go into finding ways to make money doing what he loved, not what others might want him to do.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