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我自己

我的相片
Taiwan
蔡幸珍老師是資深閱讀推廣者也是兒童文學作家,著有圖畫書《100隻豬與100隻大野狼》和《東沙的守護神》,譯有《傷心黑洞》和《完美》。她經常上台北廣播電台「幸福生活館」和國立教育廣播電台節目分享故事,也常常到全國各地說演故事和演講,分享書的豐富和美好! 【現任】 台北廣播電台FM93.1 『幸福生活館』節目嘉賓、國立教育廣播電台 『教育好夥伴』節目嘉賓、新北市立圖書館真人圖書、華岡興業基金會故事師資培訓課講師

2011年11月30日 星期三

Reading For Fun: 2011國際閱讀教育論壇

Reading For Fun:2011國際閱讀教育論壇
文:蔡幸珍 2011.11.30

此篇文章同步刊登於NPO閱讀聯盟的閱讀學堂之閱讀書房

這次的國際閱讀教育論壇,主題是『Reading For Fun』。Yes!我超喜歡的。我閱讀,因為閱讀是有趣的!

      前英國讀寫能力協會主席泰瑞莎.克瑞明的演講中,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大人可以和小朋友分享自己的閱讀。不是只跟孩子讀兒童文學,分享適合孩子程度的兒童文學,大人自己閱讀的成人書籍也是可以和小朋友分享的,大人可以和小朋友分享自己閱讀的感受。


大家分享最近正在閱讀的書,將它們製成Reading River。


泰瑞莎.克瑞明的演奏,讓圖畫書更有韻律,讚!

Hey,讀者也有權利的!

讓閱讀的環境舒舒服服





      林真美藉由一張張小朋友投入聽故事的神情,來說明閱讀是一件多麼有趣的事。林真美說小朋友看圖畫書,就像飛蛾撲火,全然投入置身其中,而大人閱讀圖畫書,比較像隔岸觀火,客觀而理性。描述的真是貼切!

小大讀書會創始人林真美

      劉清彥則是舉他帶領的小朋友透過圖畫書以及討論,小朋友的生命有所不同為例,證明圖畫書的魅力以及帶給孩子的生命影響力有多大。

兒童文學作家劉清彥

劉清彥帶領小朋友閱讀『凱琪的包裹』,之後,仁愛國小的家長和小朋友受感動,採取愛的包裹的行動!


      關於閱讀這件事,羅蘭.巴特說「閱讀不是逐字唸過而已,是從一個層次進入另一個層次的過程。」

      艾登.錢伯斯說「小孩在學會應付語言的複雜性之前,就已經透過圖像接觸文學的複雜性,在說出自己的觀察所得,傾聽別人的意見,互相交換心得時,也學會如何對故事內容做精確的辨識,由此證明討論在閱讀過程中確實扮演核心角色。」


      劉清彥認為充滿樂趣的閱讀討論來自於:

(1)傾聽小孩的聲音(因為他們是閱讀的主體)
(2)維持小孩的思維與視角(參與討論,卻不說教)
(3)把書和小孩拉上關聯(書與生活經驗結合)
(4)隨時回到書的內容(不要離題)
(5)鼓勵小孩提出問題(把問題開放討論,大人不要急著給答案)
(6)避免壓力情境或負面情緒(閱讀是充滿樂趣的經驗)
       
      幸佳慧以一張張的投影片,來介紹瑞典如何提供環境,將圖畫書的場景真實呈現,讓孩子以身歷其境的方式來閱讀圖畫書。此外,也介紹了英國的seven stories以及台灣第一個委外經營的圖書館—森林兒童圖畫書。看到瑞典和英國對兒童文學和閱讀的用心推廣和經營,真是令人羨慕,我想那也是需要大筆經費的挹注吧!
兒童文學作家幸佳慧 

瑞典佈置許多腳不落地的空間,讓小朋友Play。腳不落地是長襪皮皮玩的遊戲之一。

令人羨慕不已的英國Seven Stories故事館

全國第一個委外經營的圖書館。

     李慶明教授為大家介紹中央教育科學研究所南山附屬學校以及學校推動閱讀的現狀。印象最深的是學校就是圖書館。因為學校就是圖書館,所以校園裡有許多的看似小木屋的書櫃,讓小朋友隨時隨地都方便閱讀。


李慶明教授






      我覺得有元秀文教授很棒很細膩的地方是演講的前半部分的投影片,文字採用日文、中文雙語,讓聽眾可以很清楚地了解他的論述以及他的教學方式。

      我對有元教授談論日本人的批判性不足的原因,印象很深刻:
      (1)將團體看得比個人重要
      (2)覺得反對別人的意見很失禮
      (3)覺得反對地位較高的人也很失禮
 
有元秀文教授



      我們台灣的教育體制、行政體制甚至是民間團體,是不是也存在第(2)和(3)點呢?

      日本國立教育政策研究所有元秀文現場示範教學。主辦單位安排三位男士和三位女士上台擔任教學示範的聽眾。有元教授說一個新美南吉寫的關於狸貓變身的小故事。這故事大意是狸貓媽媽教狸貓寶寶變身,狸貓寶寶一變身,變成了一支木屐,此時,恰好有一位日本武士經過,而武士腳上的木屐恰好壞了。被武士踩著的狸貓漸漸受不了了,發出聲音,甚至連狸貓尾巴都露出來了,武士還是繼續走著,直到走到店裡,換了一雙新木屐,此時,武士丟了銅板給狸貓,並且對狸貓說『辛苦你了』。
 
日本國立教育政策研究所有元秀文現場示範教學。

      有元教授將這故事製成投影片,在每個投影片的故事之間,穿插問題,諸如:你知道日本武士是什麼嗎?你知道木屐是什麼嗎?接下來會發生什麼事情?接下來會發生什麼事情?接下來會發生什麼事情?接下來會發生什麼事情?接下來會發生什麼事情?為什麼武士要說『辛苦你了』?武士說『辛苦你了』時,是什麼樣的心態?你覺得新美南吉透過這個故事要告訴讀者什麼訊息?

      關於有元教授這樣的教學方法,我有幾點看法:

      (1)我的感覺是聽眾無法完整聽一個故事,一直被打斷。的確說故事時,偶爾會採用互動式的方式,讓小朋友猜一猜後續的故事發展,但是,幾乎是每說一頁,就是停下來,讓聽眾去猜測接下來會發生什麼事,頻率相當之高,一下子要小朋友聽故事,一下子要小朋友們去猜測劇情發展,最後,還要小朋友去想為什麼作者要寫這個故事,他要告訴讀者什麼?我是覺得這樣的歷程讓小朋友聽一個故事,不能很放鬆好好聽,而是要被迫思考,聽故事會變得很有壓力呢!

      如果是讓小朋友先好好完整聽完一個故事,如果要進行討論或是開放性的問題提問,再進行,是不是會更好呢?

      當然,我不反對故事講一半時,讓小朋友猜測劇情發展,只是中斷故事的頻率也是要考量一下。

     (2)這樣的作法,問問題的是老師,其實,提問的問題也很一般,就是猜測接下來的劇情發展,或是感想等等。我的孩子乃誠今年小三,昨天剛剛寫了一個關於『糖果』的短文,並且設計了一個關於『糖果』的問題卷,大家可以來看看乃誠設計的問題和有元教授的提問有什麼相同或是不同的地方?請點選這裡。有元教授的這些提問挺像台灣的學習單的。


     (3)雖然有元教授強調提問是開放性的問題,但是,由於詢問的問題不外乎是劇情的猜測,所以,當每個人說完自己的猜測之後,有元教授繼續往下講故事時,大家不免會對對答案,看看剛剛猜測的是對還是錯,如果老師真覺得是開放性的問題,那就要特別告訴學生,雖然你的猜測和故事發展不同,但不代表是錯的,這樣才是開放性的問題。

     (4)我很想知道台上六位上台參與教學示範的人,他們心情如何?覺得這樣的閱讀有趣嗎?這樣的談論有趣嗎?壓力大不大呢?

     (5)國內推廣兒童哲學的楊茂秀所提的方法,問題是由小朋友提問的。我帶領過小朋友進行提問,我覺得小朋友們的提問真的是五花八門,非常活潑、多元而有趣,重點是,小朋友的提問和老師的提問不同,不是為了了解小朋友對於文本的理解而設計問題,是真的對故事好奇。
     
      今天的講者對於圖畫書的看法,比較在於圖畫書是小朋友閱讀的,如何讓小朋友喜歡圖畫書或是圖畫書的延伸運用。我個人覺得關於圖畫書,還有一個很重要的觀念是圖畫書是大人可以為自己閱讀的文類,而不只限於是低年級或是幼稚園閱讀的文類。

今天國際閱讀教育論壇相當精彩!聽了這麼多,我覺得台灣的小孩好幸福。當大人對推動閱讀回歸到單純『享受閱讀的樂趣』時,而不是為了語文能力、PISA成績、心得時,閱讀變得好輕鬆、好有趣!小朋友能真真切切享受閱讀的樂趣!

小小的遺憾是沒有開放觀眾提問,以及幸佳慧、劉清彥、林真美沒有真正的對談的機會。我最大的期待其實是看到幸佳慧、劉清彥、林真美的對談呢當然,幸佳慧、劉清彥、林真美的演講非常非常精彩,只是我很期待也很好奇這三個人對談會擦出什麼火花!

      今天一個兒童文學很大的突破和進展是:在這麼盛大的演講場合裡,每位講者都有現場朗讀和演奏圖畫書!


      回顧去年2010年的教育閱讀論壇,請點選這裡

18 則留言:

  1. 好精采的記錄,圖文並茂,許多沒聽到的內容,沒拍到的畫面,在這兒都可以看到,謝謝妳!
    很榮幸的,我是上台的其中一人。沒錯!在台上確實很緊張,壓力也很大,所以有元教授的第一個問題,在當下換作是我,一下子也答不出來(幸好第一個不是問我)。
    確實!沒能讓小朋友好好完整聽完一個故事,似乎不太有趣,但是在台上的我會希望教授多問一些問題,否則我們六人啟不變花瓶了。今天會不會是教授為了示範問問題的方法和形式,以致於頻率稍多,那就不得而知了。

    回覆刪除
  2. 眼:淚啊,你可以出來一下嗎?
    淚:怎麼了?
    眼:看著白髮耆老,仍甘心為大眾戮力奔波,感動嗎!出來陪我一下啦!
    淚靜靜陪著。
    ~~~~~~~~~~~~~
    眼:淚啊,你可以出來一下嗎?
    淚:又怎麼了?
    眼:望著成千同好,齊聚一堂,只為學子未來,感動嗎!你可以出來一下嗎?
    淚靜靜伴著。
    ~~~~~~~~~~~
    淚悄悄淌著。
    眼:你怎麼了?
    淚:一顆小沙,不小心打破了我的小水管啦!
    眼想:愛面子!我都看到了還裝。明明就是:一群熱血教師、教養者,承載來自四個不同區域的強力熱情,準備回去啟用,學子們有福了,我都感動了呢!還裝!

    回覆刪除
  3. Jennifer:

    謝謝你閱讀這篇文章。

    有元教授謙沖的態度讓我非常喜歡。

    觀看這樣的示範教學,讓我有一種電視現場快問快答的感覺,好像上台的就是要答題。

    當然,這樣的示範教學每一次或許都不一樣,不能從一次的表現去推論有元教授的示範教學好壞。

    我認為,如果有元教授有時間讓你們自由提問,或許也能展現出你們的批判性思考、和對整個故事的理解度以及對故事文本的好奇和看法。

    我文章的論述主張,將發問權回歸給孩子。此外,我主張閱讀,樂趣優先。關於討論,關於開放性提問,關於批判性思考,關於學習單,不是每次的閱讀都需要這些附加的活動的。關於討論、學習單、提問等等活動,偶爾為之就好。

    如果『每次』的閱讀,都是要這樣的討論、提問、寫學習單,當孩子把閱讀和學習單劃上等號時,就會減消閱讀的樂趣的。

    這次的演講中,劉清彥老師沒有示範他是如何帶領孩子討論的。但是,他的幾點論述,我是非常同意的。

    (1)傾聽小孩的聲音(因為他們是閱讀的主體)
    (2)維持小孩的思維與視角(參與討論,卻不說教)
    (3)把書和小孩拉上關聯(書與生活經驗結合)
    (4)隨時回到書的內容(不要離題)
    (5)鼓勵小孩提出問題(把問題開放討論,大人不要急著給答案)
    (6)避免壓力情境或負面情緒(閱讀是充滿樂趣的經驗)

    回覆刪除
  4. 回答別人的問題需要思考。
    問問題也是需要思考。
    常常去聽演講的我,很佩服現場的聽眾能當場提問呢!
    前些日子,我去聽姚謙的演講,姚謙留很多時間,讓現場的聽眾提問,並且很耐心,很仔細去回答。

    我認為演講中,如果能開放提問,更能知道聽眾關心什麼,從演講中得到的收穫是什麼,台下的聽眾和台上的演講者能有交流互動的機會,會是很好的。

    回覆刪除
  5. 清海邦之小石子:

    謝謝你的回應~

    你總是出口成詩~

    真棒!

    回覆刪除
  6. 每個人演講的都很棒,非常非常非常精彩!也都有許多的寶貝和推廣閱讀的寶貴經驗和大家分享,實在是時間太短的緣故,期待,是不是主辦單位在規劃活動時,就先將這樣的交流時間預留下來~

    回覆刪除
  7. 很詳盡的紀錄,彌補了無法到現場的缺憾.
    但對文中所提:有元教授"幾乎是每說一頁,就是停下來,讓聽眾去猜測接下來會發生什麼事".."的作法,問問題的是老師,其實,提問的問題也很一般,就是猜測接下來的劇情發展,或是感想等等。"有點不同看法.
    現在強調由學生提問的互動式說故事很好,但由老師引導的閱讀策略也不可廢.否則,提問容易流於不按文本,不深究其意的發問而已.
    閱讀第一步,應該是企圖從文本中理清作者的思唯,以此為根基,才能作更深層的提問吧!

    回覆刪除
  8. 林真美說小朋友看圖畫書,就像飛蛾撲火,全然投入置身其中,而大人閱讀圖畫書,比較像隔岸觀火,客觀而理性。描述的真是貼切!

    劉清彥說討論時,要維持小孩的思維與視角(參與討論,卻不說教)。

    我喜愛圖畫書,也閱讀許多圖畫書,但是,的確就像是林真美老師說得,常常用隔岸觀火的態度,理性去分析文本,也會去揣摩作者的心意,探索畫家留在圖像裡的線索和祕密。或許這也真的是大人和小孩的不同吧!所以囉,關於閱讀,關於圖畫書的挑選也是要多多尊重小朋友的意見,因為大人和小孩口味不一。

    怎麼回歸像小孩子,用單純的心,單純的眼光,單純去閱讀圖畫書,放鬆去享受,對我而言,其實,是有一點難度的,我還在學習。

    有天到雙和誠品說故事,說完故事之後,看到一位2歲多的小男生,拿著一本ABC的動物圖畫書,自個兒說起故事來,好像圖畫書中的每一隻動物都是他的好朋友,這樣自得其樂的閱讀畫面,讓我很感動、很開心!這樣的畫面,足以和今年閱讀教育論壇的主題:Reading For Fun!相呼應。

    我相信閱讀有許多種方式,不同的閱讀方式和策略,會有不同的效果和樂趣。

    譬如:我最近一次嘗試閱讀 Jan Brett的『Trouble With Troll』,我採用的就是第一次閱讀時,故意忽略文字,只閱讀圖像,透過一頁頁的圖像,來猜測整個故事,這也是另一種樂趣。整個閱讀的過程,有一種玩拼圖的樂趣呢!當然,後來,我還是再把文字閱讀過一次,去印證自己的推測和想像。

    回覆刪除
  9. 真的谢谢你的分享。让远在马来西亚的我可以间接参与其盛。阅读真的是很简单也很深奥的学问。这篇分享提醒了我很多事情。也鼓舞了我,多希望马来西亚的阅读又朝一日也能像台湾一样。为这目标努力着。

    回覆刪除
  10. 有元教授提倡的Bookclub其實是因應PISA,認為不應只是單純閱讀文本,而應該更深入地進行討論。也是因為日本目前還是比較強調重視個人興趣的自由閱讀,專家們覺得單純只看書而無進行討論是無法增強閱讀理解能力,所以引用這一套作法到日本來挽救pisa shock。我自己是覺得那些針對文本的問題其實真的跟寫學習單差不多(不過設計很爛的學習單太多了),但話說回來國內現在推的閱讀策略我覺得比這個更無聊一百倍...(題外話,這個故事是新美南吉寫的,不是秀吉喔)

    回覆刪除
  11. "閱讀策略"顯然被"考試"和"學習單"給搞臭了.
    策略只是在進行文本閱讀時一種理解吸收,進而分析評鑑的方法罷了.操作的人(大部分是老師)若以考試,分數評量來進行,真的就扭曲了在閱讀"練習"路上的快樂了.
    執行者態度攸關學習者的感受,不可不重視.我為"閱讀策略"叫屈!就像"多元入學"立意良善,可是施行起來,弄到連孩子來當志工也要關說一下. 唉!

    回覆刪除
  12. 謝謝台灣童書地圖的指正,我已經修正,謝謝!

    新美南吉的『花木村和盜賊們』一書,閱讀之後,我心澎湃洶湧,非常有感觸。有興趣的人,可以看看:
    http://sweetgirl-janetsai.blogspot.com/2011/10/blog-post_21.html

    『大師的童心:給「心」洗洗澡』這一本書裡,也有許多新美南吉的寓言故事,我的孩子非常喜歡!

    回覆刪除
  13. 哇!真的是很精采的分享,讓人如臨現場的同時,也思索你提出的問題和見解。
    幸珍,你真的很投入耶~

    回覆刪除
  14. Mikoo: 謝謝你的回應。思索之後,有什麼心得,也歡迎分享給我,謝謝:)

    回覆刪除
  15. 逛網站時,發現這一篇文章,蠻開心的。

    節錄草莓姐姐部分部落格文章如下:
    今天 2011/09/20 的讀書會請到了蔡幸珍老師
    因之前新莊親子園地活動的緣故,和老師有的"一故事之緣"
    就此對蔡老師的崇拜就有如濤濤江水,綿延不絕ㄚ...

    話說...
    今天的讀書會讓我有回到當年的感覺
    (遙想當年... )
    (ㄆㄧㄚˋ... 可以回來了吧...)

    老師的引導方式為
    "開放式討論"
    "重對話"
    "合作式思考"
    "以探索的方式進行"
    "關懷思考"
    "敘事智慧"
    "思考實驗"

    在從頭到尾把故事說完後
    請大家對於故事提出問題
    寫在黑板上(問題+提出者姓名)
    我發現,這樣比純粹一一提出問題討論的方式,更能夠讓大家把問題釐清的更清楚
    因為...
    1. 已經寫在黑板上了... 跑也跑不掉... (還寫了名字)
    2. 因為是公開記下來的,能讓大家對於各種的問題,更能夠做相互的推敲比較

    我自己也非常喜歡這樣的方式
    之前也常常對我的孩子用這種方式在引導
    我發現...
    常常大人在想要說個故事給孩子聽時
    都會先自己預想"我要從這個故事裡,讓孩子學到什麼"
    就會先有個心懷不軌
    孩子當然能感受得到
    再加上
    大人既然說了這個故事
    就表示"孩子也應該明白這其中的道理了吧!"
    而期望有所回應
    但也常常是失望落空ㄚ...
    大人的怨懟,再加上孩子的擔心
    常常讓說/聽故事這件事變得很困難
    (這是在說我自己啦~~ 要檢討要檢討...)

    但如果能讓孩子自己提出疑問
    大人們不但可以從他們的問題
    很自然的瞭解他們內心真正的想法
    而且又不用擔心太多
    這不是一件很美的事嗎...

    閱讀更多,請至:
    http://likejulie.blogspot.com/2011/09/blog-post_20.html

    回覆刪除
  16. 當我再次閱讀我去年寫的文章《2010 國際閱讀教育論壇的反思》,以及思索老師們的看法之後,我有一些體悟。我覺得閱讀一本書(圖畫書)『之後』,如果能夠做到『文本分析』、『心得感受分享』、『兒童哲學式的提問與討論』、進而『創作』(短詩、書寫心得、畫圖等等),那就太...太...太....完美了。

    文本分析:讓小朋友或是參與讀書會的大人能更深入了解文本的內涵和細節。

    心得感受分享:小朋友或是參與讀書會的大人彼此述說個人的心得,讓別人聽到自己的觀點,彼此交流分享,讓閱讀更立體、讓觀點更多元。

    兒童哲學式的提問和討論:讓邏輯思考和想像力奔馳,論述能力加增,提供更開放性的思維。

    創作:將閱讀一本書帶來的感動,觸發出創作的渴望,或是畫圖,或是訴諸文字寫出心得感想,都是一種創作。

    以上每個操作、閱讀策略要建立在『樂趣』之上。

    重要的是不是每本書都要這樣操作,都要『文本分析』、『心得感受分享』、『兒童哲學式的提問與討論』、進而『創作』。 閱讀一本書的過程中,讀者(包含小朋友和大人)已經在享受書的樂趣了。有時,就是讓小朋友有時間、有機會好好的閱讀就好,單純的享受閱讀的樂趣就好,不需要在填寫任何的學習單或是帶領上述的閱讀策略。

    經常,就是讓小朋友好好的閱讀,單純的閱讀,單純的享受閱讀,之後,什麼也不需要做。

    偶爾,閱讀一本書之後,帶領小朋友進行『文本分析』,讓小朋友感受到『文本分析』的深度閱讀。

    偶爾,閱讀一本書之後,讓小朋友有機會口頭發表心得感受分享。

    偶爾,閱讀一本書之後,讓小朋友有時間和機會自由的提問和討論,大人能從小朋友提問的問題中,感受到許多小朋友關切的焦點和小朋友的視角。

    偶爾,讓小朋友閱讀之後,能有提筆揮灑創作的空間。

    閱讀這事急不來,有些事,就是要慢慢澆灌,需要時間長期累積培養,一點一滴。

    說這麼多,閱讀,最重要的是,樂趣,當小朋友從閱讀中得到樂趣,像吃糖、吃蜂蜜那樣甜的滋味後,小朋友就會主動閱讀囉!當然,我想,在閱讀的過程中,除了得到樂趣,也同時學到許多的知識和智慧。

    回覆刪除
  17. 政府和學校、民間團體和個人、出版社,各方都有用心啦!有在推動一些閱讀活動。只是這事要慢慢來....急不得也....需要時間,太追求閱讀的效果,有時候,適得其反,給予太沈重的閱讀壓力。我很開心,今年的2011年國際閱讀教育論壇的主題訂為『Reading For Fun』。大人以及孩子們真實嚐到閱讀的樂趣,才是長久之計~

    讚!讚!讚!給清海老師100個讚!推廣孩子閱讀,不只是叫孩子閱讀,而是大人自己也要閱讀!

    陳清海老師羅列出他一年的閱讀書目,清海老師以身作則,作學生們的榜樣,也是大人們的好榜樣呢!
    http://noupteacher.blogspot.com/2011/12/100.html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