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我自己

我的相片
Taiwan
我的身份很多元: (1) 新樹幼兒圖書館 館長 (2) 文化大學推廣教育部的講師 (3) 圖畫書《100隻豬與100隻大野狼》的文字作者 (4) 民視『快樂故事屋』節目嘉賓 (5) 台北廣播電台FM93.1 『幸福生活館』節目嘉賓 (6) 國立教育廣播電台 『教育好夥伴』節目嘉賓 (7) 新北市書香文化推廣協會第十屆、第十一屆理事長 (8) 《書香季刊》總編輯 (9) 中華民國圖書館學會第54屆書香社會推動委員會委員 (10) 新北市立圖書館真人圖書 (11) 新北市圖書館選書小組委員 (12) 2017年文化部「線上主題書展——知識讀想1+N」 策展人 (13) 火金姑讀書會會長 (14) 櫻花草青少年小說讀書會會長 ◎歡迎來 FB 找我! Facebook: 蔡幸珍

2011年6月29日 星期三

台灣本土圖畫書鎮島之寶:《田園之春》叢書


2011/6/13 《田園之春》叢書介紹
文/蔡幸珍 2011.6.29

有一次上蘇振明老師的課,蘇老師介紹了《田園之春》叢書當中的《刺桐花開過新年》、《山谷中的花環》、《我家住美濃》等圖畫書,當下就覺得這套叢書非常棒,只是年代有些久遠,不易取得,後來,淑老師說新樹幼兒圖書館正好有這套書,於是乎,我就決定把這套叢書介紹給火金姑讀書會的學員,也想把這麼棒的一套書介紹給更多的人認識。

這一本是我家兒子乃誠很喜歡的一本。

這套叢書的編輯委員是鄭明進、曹俊彥、蘇振明、林良、馬景賢和陳木城六人,二組鐵三角。作家畫家有李潼、林武憲、蘇振明、張秋臺、王金選、徐素霞、馮輝岳、劉伯樂、劉克襄、李南衡、曹俊彥、李讚成、徐仁修…等現在都成了知名人士。


90年代,台灣插畫家發現只有往內尋求屬於自己的特色,才有優勢進軍國際,也因此形成追求本土化的現象,此外,我想此套書也和當時是李登輝擔任總統,推動本土化政策,提倡本土意識,不無關連。《田園之春》叢書的內容著眼於台灣本體,而且作家、畫家全是台灣人,這套叢書對於台灣圖畫書作家、畫家的培育,還有讓台灣圖畫書朝本土化生根發展貢獻頗多。

◎《田園之春》叢書的編輯構想Part I

(以下內容節錄自胡怡君的《曹俊彥與台灣圖畫書研究》)
田園之春,是以農、林、漁、牧四項產業為主題,分生產、生活、生態三方面。一整套100本,完全以台灣本體為內容,包括農村文化、農村產業、台灣生態等。

胡怡君:請你談談農委會的「田園之春」叢書編輯構想?

曹俊彥:整個編輯構想是馬景賢先生向農業推廣課提出的。因為馬景賢先生當時在農委會的圖書館上班,覺得需要作這樣的東西。由農委會策劃,四健協會承辦,畫內容走向以台灣為主;主要走向是以台灣的農村文化為主,包括農村生活農村生產台灣的生態等。只是我覺得這裡頭還要更多的「台灣主體化」


介紹原住民文化飛魚祭

就像我幫郵政總局設計郵票時,更希望所有的郵票都要表現出台灣的精神在圖像裡面,所以我提出發行兒歌系列郵票的提案時,計畫每年一套四張。第一年一半北京話,一半台語,而在北京話部份更堅持一點,就是這首兒歌如果沒有在台灣流行過的,我就不用。像「小皮球、香蕉油」就是曾經在台灣很流行的。第二年的四張是兩張北京話、一張台語、一張客語。第三年就變成一張北京話、一張台語、一張客語、一張原住民語(因為台灣有四大族群),原住民有十族,只有一張當然不夠,很希望能繼續作下去。

這就是說,不管是什麼藝術,不管是文學家、美術家或舞蹈家,如果要世界化,其先決條件通常都是要表現出自己。因為世界不需要你去模仿、複製別人,所以如果要表現自己的話,就要「本土化」,就是先了解自己,然後儘量的表現自己,在表現自己的當中,有許多意念、觀念,是世界性的,那就對了,世界性不是去模仿世界其他的東西,所以儘量去表現台灣,或者是台灣要文化獨立,這是台灣要政治獨立之前,須先做到的。而文化獨立之前,更重要的是,藝術上的獨立。就是要體認台灣不是任何一個文化(中國文化、日本文化、美國文化)的邊緣,要有這些想法。

為小朋友做東西,更要這樣想,因為對於生活在這塊土地上的小朋友,我們要給他的東西,就應是跟這塊土地相關的東西,這是一個教育的基本。就如同幼兒教育應先從幼兒自己的身體認識起,再依次往外推,認識家庭、社會以致世界。兒童讀物更應該是這個樣子。

(以上內容節錄自胡怡君的《曹俊彥與台灣圖畫書研究》)

◎《田園之春》叢書的編輯構想Part II

       (以下資訊來自 http://book.tndais.gov.tw/magazine/mag1-3.htm

「田園之春叢書」,以農業生產、生活及生態保育的功能為本,以農村及漁村的人文及鄉土文化為輔,經由作家、畫家及藝術家敏銳的觀察及文筆,詮釋農業、農村及農民的真、善、美,使農業及農村在朝向二十一世紀高品質、高科技及健康的發展目標上獲國民的關懷與支持,其編印宗旨為:


介紹農家生活的圖畫書

(一)以健康的田園生活及文化,促進城鄉交流,提振農村活力。
(二)以高科技的田園生產及活動,活潑現代國民生活內涵。
(三)以高質的田園產品及服務,爭取國民對本土農業關懷與支持。
(四)以田園的懷舊,砥勵國民對農業之創新與進步的期許。

田園之春叢書之編印工作,邀集國內相關農業專家及文藝作家、畫家聯合辦理叢書之企劃、編輯、撰寫及繪圖等工作。內容以與農漁民生活習習相關者,且能配合當前台灣農、林、漁、牧業發展之方針與施政計畫為主體。

叢書編輯採「圖畫書」的型式,以插畫與攝影圖片為主,以簡明的文字解說為輔,藉以提高其可讀性。八十一年度已編印完成:捉鎖管、猜猜猜,猜謎語、土地公、野草、包粽子,做香包、十二月水果歌、看!農夫的畫、我家的菜園、從水牛到鐵牛、畫裡的農夫等共十種,八十二年度預定將再行編印十五種。

  目前該套叢書己分送各國小、公共圖書館、文化中心及農、漁會等單位供民眾閱讀。(以上資訊來自 http://book.tndais.gov.tw/magazine/mag1-3.htm)

裡頭有小朋友創作的詩和插畫,讚!


◎火金姑讀書會:導覽《田園之春》叢書

2011/6/13 新莊書香文化推廣協會的火金姑讀書會以《田園之春》叢書為討論分享主題。

我是帶領人,所以事先讀了許多《田園之春》叢書,閱讀的過程中,我彷彿進入時光隧道,回到自己的童年時光,也回憶起和阿公阿嬤相處的美好時光。

《田園之春》叢書富含許多知識,閱讀之後,對於農村生活、文化,有更深入的了解。

2 個小時的讀書會中,我們共閱讀《刺桐花開過新年》、《臺灣歌仔戲》、《海海人生》、《稻農日記》、《阿公的紅磚厝》和《海裡的大魚》等等。

◎《台灣歌仔戲》

我分享田園之春叢書中李潼寫的,李讚成畫的《臺灣歌仔戲》。書中藉由『走路戲館』一齣戲 ,來描寫的台灣歌仔戲的形成和演變,描寫歌仔戲的興衰歷史以及個中功夫絕活。

我正在分享《臺灣歌仔戲》。


書中也附有『戲曲諺語』和說明,譬如:『神仙打鼓有時錯,腳步踏差誰人無?』、『講到喫;武松打虎。講到做;桃花過渡。』、『喫肉吃三層,看戲看亂彈』等。
台灣歌仔戲

看了《臺灣歌仔戲》的廟會圖片,讓我回想起小時候每次水林鄉大拜拜時,廟前都會有布袋戲、歌仔戲,熱鬧精彩,還有許多小吃,燒田螺、芭樂串、糖葫蘆、棉花糖、烤香腸,有一回我還因為看歌仔戲看的太入迷,家人先走,留下我一人,差點迷路。

聊到歌仔戲,就會想起我小時候常看歌仔戲,楊麗花、葉青和黃香蓮都是我很喜歡的歌仔戲小生。順便一提,中視歌仔戲小生黃香蓮2011年9月分要在戲劇院演出歌仔戲,7月1 日開始售票。我看到沈春華專訪黃香蓮,我為黃香蓮這息影的10 多年,仍然天天練功,持續不輟,以及隨著先生中研院士周遊列國,四處學習的精神感動。

講到歌仔戲,就好想說台語,說台語感覺上比較親切,有本土味,歌仔戲也是說台語。朗讀《臺灣歌仔戲》這本圖畫書時,我好想用台語唸,只是無法即時口譯將書中的國語字轉成台語,不輪轉。這時,就想起最近的台語文書寫的頗具爭議的時事。到底,台語文書寫要用什麼字呢?如果《臺灣歌仔戲》是用台語文書寫,直接唸台語,會不會更有歌仔戲的味道呢?



◎《刺桐花開過新年》

惠琴分享的是李潼的《刺桐花開過新年》。《刺桐花開過新年》也是李潼和李讚成合作的一本圖畫書,描寫的是在宜蘭生活的平埔族噶瑪蘭人的生活故事。



每年三、四月,美麗的刺桐花在平原各地盛開,這便是噶瑪蘭人的新年時節。

LaLiGi海饗屬於噶瑪蘭男人的海上活動,噶瑪蘭女人則是種田、織布、採集海藻、海膽、貝類等。

2011/6/14書香夏季研討會時, 李潼夫人祝建太分享李潼的作品及故事,我問祝老師李潼是噶瑪蘭人嗎?他描述的噶瑪蘭人的生活、祭典、文化等等,以及在《少年噶瑪蘭》一書中,少年展開噶瑪蘭的尋根和認同之旅,對噶瑪蘭的生活有詳盡的描寫。

祝老師說李潼不是噶瑪蘭人,但是李潼會去當地採訪,收集資料,寫採訪稿,等到收集的資料足夠寫小說時,他才會動筆。

祝老師說李潼反對族群『融合』這概念,而是族群之間要學習彼此尊重和和諧相處。尊重彼此的習俗、差異和觀念等等。因為『族群融合』很容易變成大欺小、強壓弱,也就是少數被多數同化,那種多元的文化精彩會被沖淡融合掉。

這觀念,現在國小在推新住民融入台灣文化的人,也可以參考看看。台灣目前有許多新住民,怎麼樣去更多了解新住民的原鄉文化而不是一味地把她們台灣化。

《刺桐花開過新年》的畫家是李讚成。這本圖畫書畫的很美很浪漫,我好喜歡。

為什麼我特地問李潼是不是平埔族噶瑪蘭人?因為之前,我去禮筑外文讀書會上課,有一堂課是介紹非洲圖畫書,我想到歐洲人寫非洲故事和畫非洲圖畫書的角度和非洲人自己來寫來畫,詮釋的角度可能很不一樣。

當然李潼寫平埔族噶瑪蘭人是好事一樁。前陣子聯經出版社出版的澎湖的繪本、金門的繪本、馬祖的繪本,透過這些繪本,讓我們更認識金門、馬祖和澎湖。好奇的我,會想,如果是由澎湖、金門、馬祖的作家、畫家或是耆老、素人作家、素人畫家來寫澎湖、金門、馬祖的故事,那又會是什麼樣的取景和詮釋呢?





我在想如果由當地住了20年、30年甚或是更久的居民來介紹當地,和到當地旅遊的作、畫家,短暫住了一星期、二星期,寫出來的故事,是不是會不同?當然無論是誰,住多久時間,對當地了解多少,都有寫故事、畫畫、創作的自由,也是可以從不同的角度和經驗、感受來介紹當地的文化、采風。


◎《海海人生》

《海海人生》是李南衡寫的,曹俊彥畫的作品。這本書介紹台灣漁民的諺語。書寫的字用國字,發音是唸台語,也有台語的標音(八聲)。


曹俊彥老師畫圖。

『五角銀魚脯仔全是頭』:大家爭相做領導。

『東港無魚,西港拋』:不要固執死守,要變通。

『魚還魚,蝦還蝦』:分門別類。

『摸蜊仔兼洗褲』或是『一兼二顧,摸蜊仔兼洗褲』:做一件事,順便完成另一件事。

『破船過海,較贏泅』:擅於利用工具總比徒手省力。

我讀這本圖畫書,多認識了一些台灣漁民的諺語,讚!

不過,我也想到台語文書寫的問題,如果是我知道的俗諺,我比較懂得怎麼把國字轉成台語,可是對於不熟悉的俗諺,就會不知道怎麼轉成台語,會唸得七零八落的。



◎《阿公的紅磚厝》

《阿公的紅磚厝》是蘇振明老師創作的圖畫書。《阿公的紅磚厝》介紹農村的住家和工作小屋,『田寮』、『草厝』、『草屋』、『石頭厝』、『竹籠屋』、『竹管厝』、『紅瓦厝』等等。蘇振明老師除了以畫畫的方式,畫出各式各樣山邊、海邊的農家依地取材的房子,最後,還以攝影的照片完整呈現老厝的風貌。


阿公的紅磚厝

我看《阿公的紅磚厝》的同時,我的父親寄來一封家書,信中剛好介紹了我的爺爺帶著奶奶和我的父親、伯父、姑姑一起動手蓋『竹管厝』的事。詳情,請點選這裡


◎《海裡的大魚》

海裡的大魚
淑豊和她的可愛寶貝。
淑豊分享的是一本關於魚類生態的圖畫書。


她不僅分享圖畫書中的故事,也分享她最近帶孩子去花蓮遠雄海洋世界的事。

看圖畫書這樣就對了。不僅是閱讀書中故事,也把自己的生命經驗連結進去


◎《鄉土小吃》


鄉土小吃

小麥分享的鄉土小吃,讓我們回憶起彰化肉圓、肉羹、貢丸湯、春捲、牛舌餅、爆米香、南部粽、北部粽等等,讓我食指大動。


小麥分享鄉土美味小吃

《稻農日記》

文紋分享的是《稻農日記》,從犁地、孵秧、灌溉、施肥、抽穗、灌漿、收割、打穀、鉅細糜遺也讓我了解種稻的整個過程,當然,還有稻農的粒粒皆辛苦的現實過程呈現。



我自己看這本書時,不明白為什麼稻子成熟時,要灌漿,原來,灌漿不是人為外力的介入,指的是稻米裡的漿,漿就是米漿、豆漿的漿,是稻穗天然長成。灌漿讓稻穗飽滿,越飽滿的稻穗越重越扎實,垂的越低。

《田園之春》叢書是相當精彩,也頗具圖畫書本土化劃時代的意義的一套叢書,透過閱讀《田園之春》叢書,讓我對台灣的農村文化、歷史、人文、農漁民生活等等有更多的認識。更多的《田園之春》叢書的封面照片,請點選這裡


裡面有好多臺灣常見的花
徐素霞老師是台灣第一個以『水牛和稻草人』入選波隆納兒童插畫展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