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我自己

我的相片
Taiwan
我的身份很多元: (1) 新樹幼兒圖書館 館長 (2) 文化大學推廣教育部的講師 (3) 圖畫書《100隻豬與100隻大野狼》的文字作者 (4) 民視『快樂故事屋』節目嘉賓 (5) 台北廣播電台FM93.1 『幸福生活館』節目嘉賓 (6) 國立教育廣播電台 『教育好夥伴』節目嘉賓 (7) 新北市書香文化推廣協會第十屆、第十一屆理事長 (8) 《書香季刊》總編輯 (9) 中華民國圖書館學會第54屆書香社會推動委員會委員 (10) 新北市立圖書館真人圖書 (11) 新北市圖書館選書小組委員 (12) 2017年文化部「線上主題書展——知識讀想1+N」 策展人 (13) 火金姑讀書會會長 (14) 櫻花草青少年小說讀書會會長 ◎歡迎來 FB 找我! Facebook: 蔡幸珍

2013年4月17日 星期三

有島武郎的〈一串葡萄〉的作品分析


文:蔡幸珍 2013.4.17

選編、賞析:張子樟教授,繪圖:陳狐狸,出版社:未來。

   有島武郎的〈一串葡萄〉的作品分析

文:蔡幸珍 2013.4.17

    未來出版社出版的《世界文學大師短篇小說選》的第一篇文章就是有島武郎的〈一串葡萄〉。在賞析〈一串葡萄〉之前,我先對作者有島武郎進行簡單的介紹。

【作者簡介】

    有島武郎(1878/3/41923/6/9),享年45歲。雙魚座。有島在世的期間,日本歷經了明治天皇和大正天皇的統治。


有島武郎的求學歷程

    他生於東京小石川,是前薩摩藩士暨大藏官僚有島武的兒子,因父親有島武擔任關稅局局長兼橫濱稅關關長而移居橫濱,4歲就讀橫濱英和學校,接受歐美式教育,這段學校生活和他的創作〈一串葡萄〉有關。1887年,9歲時,有島考進貴族學校學習院,因品學兼優而被選為皇太子明宮嘉仁殿下的學友,每週末進皇宮二天,伴皇太子學習和遊戲。在學習院中他也表現出對繪畫、文學與歷史的濃厚興趣[1]

    就讀札幌農業學校時,教授新渡戶稻造問有島武郎最喜歡什麼學科?他的回答是文學和歷史,引來新渡戶的一番大笑[2]。新渡戶稻造是教育家也是思想家,198420045000日元的幣面人物就是新渡戶稻造。有島為什麼會捨棄考東京大學的常規之路,而就讀札幌農業學校,某部份原因是他立志做一個「農業革新之魁」,部分原因也是受到札幌農業學校歷任校長的感召。

深受基督教與西歐文學社會主義和哲學的影響

    1902年有島開始信奉基督教,然而後來卻對基督教無法阻止世界大戰發生而心生失望。19031906年他到美國哈佛大學留學,獲得文學碩士學位,他深深受到西歐文學社會主義的的代表人物惠特曼、易卜生以及西歐哲學的代表人物伯格森和尼采的影響。影響所及是有島君在19227月拋棄私有財產無償給佃農。這私有財產其實是有島的父親憑藉政界關係而得到北海道大片土地的開墾權,有島並不願意成為役使別人的大地主而與父親時有衝突,直到父親過世,他才有機會實現理想,原本有島要以「共產」為農場命名,但擔心引發政治風波而改成「共濟」。值得一提的是,日本共產黨也恰好是在1922年成立。有島武郎紀念館裡,有他寫下「相互扶助」的橫幅以及農場解放宣言,有島強調:土地是給大家共有的,大家要合作經營,因為空氣、水和土地等生產要素,本來就應該屬於人類全體,不是只為個人,因此大家一定要在協力一致、相互扶助的觀念下,團結合作而不被外在動搖[3]

有島武郎的創作

    在文藝刊物《白樺》工作期間,他創作《かんかん蟲》(硬殼蟲)、《死》(阿末之死)以及很多的小說及評論,成為白樺派的中心人物。白樺派是日本現代文學的重要流派之一,以創刊於1910年的文藝刊物《白樺》為中心的作家與美術家形成,主張新理想主義為文藝思想的主流,是「明治時期傳播新思想小說和西洋畫的雜誌」[4]

有島武郎的創作要求與態度

     有島武郎的創作要求與態度在周作人19237月的〈有島武郎〉文章中可以得知一二。「第一,我因為寂寞,所以創做。第二,我因為欲愛,所以創作。第三,我因為欲得愛,所以創作。第四,我又因為欲鞭策自己的生活,所以創作。如何蠢笨而且缺乏向上性的我的生活呵!我厭倦了這個人。應該蛻棄的殼,在我已有幾個了。我的作品給我做了鞭策,嚴重的給我抽打那冥頑的殼。我願我的生活因了作品而得改造。」[5] 

有島武郎的部分作品介紹:

    《與生俱來的煩惱》:1910年他會見慕名來訪的木田金次郎,這位17歲青年勇敢同命運抗爭的強韌意志與美術才能給他留下深刻的印象,後來他以木田為模特創作《與生俱來的煩惱》。
    《與幼者》:長子行光的出生,對產婦的觀察融入了《與幼者》的創作之中。
    《阿末之死》:他在札幌期間,幾年如一日地義務給貧民夜校上課。他的小說《阿末之死》通過阿末自殺等一系列慘劇的描寫,表現出底層社會的悲苦命運,抨擊了缺乏愛心的冷酷氛圍,呼喚人道主義的關懷。

有島武郎的情史

    有島武郎的雙魚座浪漫表現在愛情上,他曾對一位剛認識的女生說「我覺得我暗戀你已經很久了。」。他與新渡戶稻造的外甥女信子談了一段初戀。他離開美國經過歐洲回到於1907年日本,在歐洲期間,有島在瑞士北部小城逗留一周,並與瑞士姑娘蒂爾黛相戀,有島父親反對二人結婚,蒂爾黛則是放棄與另一名男子的婚約,並終身未嫁,二人通信長達16年,並有情書留世,信中有島說「像我們這般互結同心的愛情,的確是人間的奇蹟!」。1923年他遇到女性雜誌《婦人公論》的記者波多野秋子,並產生戀情,受到秋子丈夫的壓迫,倆人於1923/6/9在輕井澤的淨月莊雙雙自縊殉情。遺書中說:「我自和秋子戀愛後,我的人生觀,一時竟從黑暗裡漸漸被導至光明燦爛的境域。我於此足可告慰你們的,便是這死並不絲毫受著外界的壓迫。我們極自由極歡喜地去迎接這死,現在火車將到輕井澤的時候,我們還是笑著說著,請暫時離開了世俗的見地來評議我們。」

【作品分析】

〈一串葡萄〉的故事大意:

    作者我小時候很喜歡畫畫,住在橫濱的郊區,那一帶有許多的外國人出入,街道上林立旅館和外國人開設的公司,望向大海的話,可以看到軍艦和掛滿各國國旗的商船。作者我常站在岸邊欣賞美麗的景致,回家後再試著將腦海中的風景畫成美麗的畫面,但是作者我卻認定是顏料不夠好的緣故,所以始終無法完美呈現清澈大海的藍、船帆的白以及夕照的胭脂紅。

    作者我的班上有位外國人吉姆,他擁有上等的舶來品—12色顏料。作者我很羨慕吉姆,卻憎恨自己的劣質顏料。作者我禁不住顏料的誘惑,在一個午餐時間的空檔,偷了吉姆的二管顏料,分別是海水藍和胭脂紅。班上同學認定作者我就是小偷,並且去報告老師。

    級任老師是作者我最敬愛的年輕女老師。她溫柔地問了作者我「這是真的嗎?」、「顏料已經還給人家了嗎?」和「你討厭自己的行為嗎?」,作者我也明白自己做了非常糟糕的事,一直哭個不停。隨上課鈴響,女老師剪了一串葡萄給作者我,然後靜靜離開。

    對作者我而言,最困難的是隔一天的上學時光,同學們會怎麼看待他呢?會說他的壞話嗎?然而,ㄧ來到學校迎接作者我的竟然是吉姆,吉姆一臉燦爛笑容,飛奔過來熱情地握作者我的手,這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呢?原來女老師要吉姆和他握手言和,成為好朋友。

〈一串葡萄〉的敘述觀點:

    作者有島武郎用第一人稱的手法來描述這個故事。因為選用第一人稱,所以可以將作者為什麼會有偷竊行為的動機、被慾望充斥的渴望、偷竊行動前的不安與偷竊後被逮到的羞愧、懊悔與軟弱的內心情境充份傳達給讀者。

    也因為是採用第一人稱,所以看不到年輕女老師、吉姆、班上同學對作者我偷竊行為的內在情緒和想法,只能看到女老師和吉姆的外在表現,他們選擇原諒和寬容,讓事情像雲煙一般過去。

〈一串葡萄〉的寫作手法:

    有島武郎以作者我回想小時候的方式來描寫一件偷竊的事。要注意的是這是一篇短篇小說,所以作者我並不等於是有島武郎。因為是採用回想的敘述手法,所以有些細節可以不說清楚不講明白,例如:「不知為什麼,我左顧右盼後很快打開畫具盒,拿起海水藍和胭脂紅」中的「不知為什麼」,又例如:「現在,我已經不記得是什麼時候的事了,大概是秋天吧,因為適逢葡萄成熟時」。

    因為是回想的敘述手法,所以能描寫清楚的部分,就是作者我記憶中印象深刻的部分,也是作者我刻意要讓讀者知道的部分,就像法庭中的被告一樣,採用我的第一人稱的寫作方式,可以擁有「盡力陳述對自己有利的部分,刻意隱藏或是輕描淡寫對自己不利的部分」的優勢。

     偷竊對世人而言對讀者而言就是一件不名譽的事,壞事一樁。怎麼樣拉攏讀者產生同情作者我的心,而能接受最終結局是吉姆和作者我握手言和的圓滿大結局,而不是沿用傳統善惡分明,善有善報,惡有惡報的正義價值觀,一定要對作者我施以懲罰,我想採用第一人稱的敘述手法讓作者我能為自己申訴辯解是正確的選擇。

    因為採用第一人稱,作者大量描述作者我的意識流,讓讀者更能觸及作者我內心的世界。第一,作者我渴望強大到胸口都痛了。第二,作者我醜化吉姆,吉姆畫畫差不配擁有,讓偷竊事件合理化。第三,作者我自述膽小、不安、人緣差,博取讀者對弱者的同情,第四,偷竊那一剎那,渾身的不舒服,說明了作者我自覺這事不妥當,第五,作者我在事發前良心的不安,被抓到時的哭泣、懊悔,都說明了作者我的良心未泯,作者希望藉由描述作者我的良心已經自我譴責、自我反省的過程,冀望讀者能從輕發落,認同結局中老師的輕輕放過,要求二位同學成為好朋友的圓滿大結局,也說服讀者接受偷竊的人不但沒受罰還有葡萄吃這樣有異於真實人生的行徑。

故事的時間:整個故事時間著重在描述作者我小時候某次偷竊事件前後幾天的時間。

故事的背景:故事發生的地點是橫濱。作者我住在橫濱郊區,生活中常可以看到外國人、公司和外國的船隻,班上的同學也有外國人。作者我和外國人吉姆的家庭環境顯然有別。吉姆的家境優渥,擁有舶來品,不過吉姆的畫畫能力卻不如作者我,這是作者我的觀點而不一定是客觀的事實。偷竊事件則發生在橫濱某國小的校園中。

角色的刻劃:

1.    主角:作者我,日本人。愛畫畫,畫的很好,困境是劣質顏料造成他不管怎麼努力也畫不出理想中的好畫。「有張可愛的臉,卻是個身心都很敏感的孩子,而且生性膽小,想說的話都說不出口,所以人緣不太好,沒什麼朋友。」,作家試圖藉由暴露作者我畫畫的天份以及個性上的柔弱,博取讀者的同情。

2.    外國人吉姆:擁有作者我夢寐以求的舶來品顏料。長的比作者我高,畫的卻不如作者我,作者我認為吉姆用高級顏料作畫,所以看起來仍有很漂亮的錯覺。發現顏料不見時,吉姆和三、四個朋友去找作者我,可以知道吉姆的好人緣,而吉姆用顫抖的語氣說「我在午休前還檢查過畫具盒,一種顏料也沒少!午休結束後卻少了兩種!那時只有你在教室裡」,吉姆僅陳述事實,而沒有出言不遜,可以知道吉姆的好脾氣。吉姆願意聽老師的話,主動去和作者我握手而言,也可以知道吉姆好人緣的由來。

3.    重要配角:年輕女老師。有溫柔的聲音,耐心聽同學陳述事件的經過,然後支開同學,選擇和作者我一對一談話,而不選擇對質的衝突場面,並且緊緊摟住作者的肩膀給予安慰,不直接指責作者我,而是以「顏料已經還給人家了嗎?」代表接受作者我行為上的改過和「你討厭自己的行為嗎?」代表相信作者我心智上的改過,最後給作者我一串葡萄,代表恩典,代表基督教的「罪得赦免」、「舊事以過一切都變成新的」。年輕女老師象徵耶穌。

4.    小配角:高高瘦瘦的老師。高高瘦瘦的老師說了一句非常關鍵的話「明天無論如何都要來上學喔!如果沒有看到你,老師會很難過的,一定要來喔!」也因為這句話,讓作者我鼓起勇氣,翌日還是來到學校,才有機會遇上這愛的大圓滿結局!

5.    小配角:全班最年長最高大的同學和一位不知名的同學。一位為吉姆找出小偷,一位負責找出證物,二位同學的幫忙,讓吉姆能輕鬆地不動干戈、不動火氣就能取回失物,吉姆和作者我之間不用正面對決,沒有撕破臉,也為未來的大和解埋下伏筆。

主角的意識流:

1.  感受到缺乏:作者我意識到縱有再好的畫畫天賦也因沒有一流的顏料而無法成事的缺乏感。

2.  隱藏的妒忌作者我因為缺乏,看到吉姆的上等顏料先是羨慕,再來是妒忌,妒忌是隱藏的,不自覺的,表現在作者我認為吉姆畫的不好,都是高級顏料的關係,才讓人有很漂亮的錯覺。

3.  渴望說不出口:作者我因為「我很膽怯,不敢要求父母買給我,只是每天都在心裡不停想著那套顏料。」、「我是那麼渴望擁有吉姆的顏料,渴望到胸口疼痛」。

4.  疑神疑鬼:「我想吉姆一定知道我在打什麼主意」、「向鄰座的同學說:『看吧!那個日本人一定會偷拿我的顏料的。』」、「越覺得吉姆在懷疑我,就越想得到他的顏料」。

5.  做賊心虛:「我突然覺得渾身冰冷很不舒服,搖搖晃晃的走向吉姆的座位,像做夢一樣掀開桌面拿起海水藍和胭脂紅」

6.  內心不安:好像還沒有人發覺我做的事,可是我內心非常不安

7.  認錯沮喪:「為什麼要做這種事呢?現在已經無法挽回,我完蛋了。」、「要向敬愛的老師招認自己是個壞孩子,實在太痛苦了」、「希望就這樣被老師抱著死掉算了」、「一想到我讓我敬愛的老師難過,就覺得自己真是做了非常糟糕的事」

8.  無罪一身輕:「我不知道該如何表達我的快樂,只是害羞的笑了笑」

故事的中心思想:因為慾望,因為一時的衝動,可能會犯下無可挽回的錯誤,然而,藉由愛,必然會生出更新的力量,必定不會再犯相同的錯。

蔡幸珍的心得:

1.  故事以〈一串葡萄〉的命名,而不用〈二管顏料〉來命名,是非常棒的,如果〈二管顏料〉來命名,彷彿就是讓偷竊的醜事留臭萬方,我認為以〈一串葡萄〉來命名是非常棒的。原本一串葡萄在生活中是稀鬆平常的水果,但是一串葡萄在這個故事扮演重要的角色,當讀者看過〈一串葡萄〉的故事之後,對於「一串葡萄」這字詞可能有不同的感受,「一串葡萄」代表恩典,看到「一串葡萄」就是想到恩典,非常正面的命名。

2.  我認為故事中教師的行為是愛的教育,也是比較像歐美式教育。有島武郎小時候曾受教於美國牧師,也曾就讀橫濱的英和學校,受的是歐美式教育。即便就今日的教育觀點來說,這也是非常進步、非常相信人的一種教育方式。

3.  故事中的色彩:海水藍+胭脂紅=葡萄紫

4.  故事中呈現出日本現代文學白樺派的浪漫以及理想主義,相信人的善良。人固然會犯錯,但是藉由愛會帶出感召的力量!

5.  〈一串葡萄〉的結局與赫爾曼.赫塞的〈童年回憶〉的結局大不同,形成強烈的對比。〈童年回憶〉裡的作者我去向艾米爾坦承犯錯時,艾米爾的沈默、冰冷、嘲諷、像個維持世界秩序的正義代表那樣的鄙視作者我,讓作者我羞愧不已,完全得不到寬容和諒解,也讓作者領悟到一個殘酷的真理,那就是「事情已經無法挽回,弄壞的就永遠是壞的了。」作者我甚至藉由破壞自己的標本收藏以表達自我懲罰,設法尋求自我的赦免,而且以以後再也不收集蝴蝶標本了,來進行終極懲罰自己犯的錯誤。做為一個讀者的我感受到〈童年回憶〉的現實殘酷以及當頭棒喝的震撼,而〈一串葡萄〉的結局則讓我感受到老師就像基督愛世人那般擁有赦免人罪的恩典與美好。

提問:

1.將〈一串葡萄〉放在童話這分類是否合適?

  小知堂編輯謝函芳在推薦文〈挖掘人性的安定面〉中寫到「有島武郎的童話有別於一般童話會避免挖掘太過真實的一面,然而武郎卻覺得告知孩子,人生的真相,進而從中獲得啟發與動力是很重要的事。」、「武郎的童話不論題材或描述,都是以真實人生為目標,沒有大部分童話那種天真與安逸。在這一點,武郎的童話不只深入藝術,更表示他對童話文學的另一種見識。」、「武郎的童話另一方面的特色是白樺派式的理想主義。」以及「這是由於武郎本身家庭生活的經驗,變成一種感謝的心與令人懷念回憶的再現,家庭關係和諧而順遂的武郎,是位經常不忘孝順雙親及祖母的人。這種境遇奠定了其人道主義的基礎,同時在童話世界裡,也使他產生以樂觀的心解決事情和肯定人生的力量。」[6]




[1] 學術時髦的陷阱。張中良著。2006.7.15。秀威資訊出版社。P.166
[2] 2013.4.17引用自維基百科。http://zh.wikipedia.org/wiki/有島武郎
[3]2013.4.17 引用茄苳樹窠部落格的文章http://blog.roodo.com/judie35/archives/126776.html
[4] 2013.4.17 節錄自麥當勞的〈麥當勞:青樓白樺,唐詩色紙〉 http://bbs.creaders.net/tea/bbsviewer.php?trd_id=823703&language=big5
[5] 方長安,《中國近現代文學轉型與日本文學關係》。P.236
[6]小知堂編輯謝函芳,〈挖掘人性的安定面〉,http://newkia.hopto.org/archiver/?tid-66938.html

1 則留言:

  1. 這一部故事有做成卡通動漫,但已經是我小時候有看過,但現在要找已經找不到了,然後錄影帶的名稱也沒記下來,真不知道有沒有人記得可以跟我分享 謝謝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