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我自己

我的相片
Taiwan
我的身份很多元: (1) 新樹幼兒圖書館 館長 (2) 文化大學推廣教育部的講師 (3) 圖畫書《100隻豬與100隻大野狼》的文字作者 (4) 民視『快樂故事屋』節目嘉賓 (5) 台北廣播電台FM93.1 『幸福生活館』節目嘉賓 (6) 國立教育廣播電台 『教育好夥伴』節目嘉賓 (7) 新北市書香文化推廣協會第十屆、第十一屆理事長 (8) 《書香季刊》總編輯 (9) 中華民國圖書館學會第54屆書香社會推動委員會委員 (10) 新北市立圖書館真人圖書 (11) 新北市圖書館選書小組委員 (12) 2017年文化部「線上主題書展——知識讀想1+N」 策展人 (13) 火金姑讀書會會長 (14) 櫻花草青少年小說讀書會會長 ◎歡迎來 FB 找我! Facebook: 蔡幸珍

2011年1月29日 星期六

渾沌、即興、樂學—2011「另類教育與未來社會」國際研討會議程 Part II

徐永康老師:兒童哲學中的體現理論
蔡幸珍 2011.1.29


論壇二的三篇論文


【論壇:兒童哲學教育的未來和挑戰】


在這場論壇中,先由徐永康老師,黃美滿老師和郭美秀老師先行報告他們的論文當做是討論的內容再由杜明城教授和黃惠雅教授回應與提問最後主持人楊茂秀教授和宋文里教授針對三位的報告內容以及杜明城教授和黃惠雅教授回應再度回應也給三位報告人回答問題的機會,之後,由現場的與會者提問,並由報告人回應。整個過程相當精彩,彼此從不同的角度去論述問題,是一場很好的兒童哲學式的對話呈現。因為篇幅的關係,這一篇文章,我著重在永康老師的論文。



徐永康老師以投影片的方式,介紹他的論文《兒童哲學中的體現理論》。


我與徐永康老師的合照


我概略描述他的論文如下:


    「將經驗視為意義核心理論的思維,我們稱為體現理論(embodiment theory),從經驗到高階思考必須透過心智中的想像基模(image schemata)以及隱喻投射(metaphorical projections)的心理機制,因此,本文將企圖說明(1)以客觀主義為主的教育困境(2)發展思考的兒童哲學隱含經驗基礎(3)想像基模與隱喻投射與思考的關係(4)發展出不同意義理論的兒童哲學—引自徐永康的《兒童哲學中的體現理論》


      他介紹了數種不同的想像schema,平衡的想像schema、直立的想像schema、量的想像schema、容器的想像schema、部份與整體的想像schema、連接的想像schema、中心與邊陲的想像schema。在想像基模的基礎下,連結跨領域的觀念。


      永康老師舉《艾兒飛》一書中的隱喻為例,說明具體經驗到抽象概念是一種隱喻對應的過程。


1. 情感是溫度
2. 多是向上,少是向下
3. 重要是大的
4. 組織是身體的結構
5. 快樂是上升\悲傷是下降
6. 狀態是空間位置
7. 原因是力量
8. 因果關係是運動
9. 時間是流動的
10. 知道是看見
11. 幫助是支撐
12. 範疇是容器




     「在兒童哲學裡使用到的故事、隱喻或是戲劇,並且在閱讀這些文本時,也同步在心中產生連續的認知狀態,我認為以知覺模擬的方式可以說明從想像基模、隱喻投射到溝通意義的過程。


知覺模擬是一種認知狀態,通常經由語言的方式轉化成某種想像情境,這種想像情境也產生整體的知覺反應,對故事、隱喻或是戲劇的理解,需要體現模擬,從觀察對方身體動作、語調、用詞等等的方式,激發自己過去的經驗;概念、思考都來自於心靈與環境的互動。



在探究團體中,彼此需要主動地或自動地參加如此的想像。知覺模擬具有體現性質,而不是以抽象知識的方式解釋。使用語句時,不只用到了這語句本身,也潛在的使用了和這語句有關的其他概念,更有可能的是,這些語句引發出相關的知覺狀態,這種知覺狀態包含本體感受(proprioception)與外在感受(exteroceptive)的察覺。本體感受來自於內在身體狀態,如身體表徵或是內臟的不舒服感…外在感受是外在環境提供給我們的感覺經驗。
—引自徐永康的《兒童哲學中的體現理論》




      永康老師的結論是從體現主義的觀點下來解析兒童哲學,他認為,過去重視概念的、命題式的教育使得意義局限在抽象概念與命題結構與語言中,造成膚淺的心靈、語言與思想,現在的兒童哲學企圖將(1)心靈當作體現的(2)思考與情感並重(3)經驗與知識或意義有關(4)美感是整體課程的核心(5)藝術是必要有的。


      聽到永康老師介紹想像基模那部份,我心中有許多的疑問浮現。首先,我聯想到義大利兒童文學家羅達立所著作的『幻想的文法』這本書。幻想有文法可循嗎?有一定的方法路徑嗎?想像有基模嗎?幻想和想像一樣嗎?永康老師所提的這些想像基模是列舉部份而已還是已經是想像基模的全部?


我和杜明城教授的合照


      永康老師論述中提到『想像是狂野的』,杜明城老師請永康老師針對這部份說明為什麼想像是狂野的,因為永康老師已經提了好多的想像基模,那麼,想像還是狂野的嗎?還有,永康老師的結論提到美感是整體課程的核心,但是論文中似乎沒有特別提到美感這部份。


杜明城教授和楊茂秀教授


      我從這論文中的理解是傳統哲學和兒童哲學的分際在於美學、情感、想像和體現等等,我很好奇,過去的哲學分類是什麼,上網查了一些資料,如下所示:


根據馮友蘭的「哲學人生」,哲學分為:
宇宙論 (包括本體論和狹義宇宙論)
人生論(包括人類學、心理學和狹義倫理學、政治哲學)
知識論((包括狹義知識論和狹義論理學)




根據Peter J.King的「One hundred philosophers」,哲學分為:
形而上學(包括本體論、因果律)
認識論
邏輯
道德哲學


根據鄔崑如的「現代哲學趣談」,哲學思想有三種對立:
客觀與主觀
宗教與反宗教
物質與精神


市面上的哲學書主要有五種取向:
1. 以哲學思想家和哲學思想之發展排列
2. 以哲學與人生之關係作主體
3. 以作者有興趣的哲學問題來逐點介紹
4. 主要介紹某學說
5. 主要介紹某哲學家




      我從查到的這些分類看來,美感體驗是不存在哲學的範疇的。而我接觸到兒童哲學,是上楊茂秀老師的課,老師的課中兒童哲學與詩、歌、圖畫書、故事、畫都有關係。我覺得舉凡這些(詩、歌、圖畫書、故事、畫)都是談論的文本或是引子,或是電影或是問題或是不完整的故事,甚至今天的三篇論文,都可以當作是哲學對話的素材。


     到底兒童哲學是哲學『結合』了美學、藝術、想像以及體驗還是兒童哲學『包含』了這些?我覺得今天的兒童哲學很大人,因為今天現場全是大人。大人也需要想像,大人也需要體現主義,大人也需要美學與藝術,所以,到底兒童哲學和哲學的分際在哪裡呢?真的只是因為對象是兒童而已嗎?


我和楊茂秀老師的合照


      我之所以問兒童哲學是『結合』美學和藝術等還是『包含』美學和藝術等,是因為我上過楊茂秀老師的兒童哲學課,也上過陳鴻銘老師的兒童哲學課,上課的方式是共讀一篇文章(或者我稱之為素材),共讀的文章可以是李普曼教授的《哲學教室》,可以是楊茂秀老師寫的故事,可以是一本繪本,共讀之後,探索團體的成員會提問,並且將提問的問題和提問人寫在海報上,然後,釐清問題,整理問題,對話討論。今天這個討論的素材如果是畫,或是電影呢?是不是就結合了美學、藝術了。是『結合』或是『包含』又有什麼差別呢?


      問兒童哲學和哲學有什麼不同和問兒童文學和文學有什麼不同是一樣的問題嗎?還是不一樣的問題呢?


      永康老師強調兒童哲學的體現主義,孩童藉由想像、藉由知覺模擬去了解彼此之間的對話。惠雅老師問到,那談到『光合作用』時,孩童如何藉由知覺模擬去想像這議題。永康老師回應惠雅老師時,他將葉子擬人化,使用『葉子的口吃東西』這樣的辭彙,來陳述如何讓孩子用體現主義來了解光合作用。


黃惠雅教授


      因為永康老師在論文中所提到的全都是李普曼教授的著作《艾兒飛》、《靈靈》等,宋文里老師說楊茂秀老師引進翻譯了許多李普曼教授的著作當作兒童哲學教材,許多人會把李普曼教授所著作的這些兒童哲學教材當作是兒童哲學的全部,這是大家要注意的。


      宋文里老師對於『情感是溫度』、『多是向上、少是向下』、『時間是流動的』等比喻也很有意見,他要大家多去想想多一定是向上的嗎?少一定是向下的嗎?宋老師從這裡開始談起,他強調對漢字的使用要更精確,想的更周全。也不是借助國外的辭彙,翻譯使用就好。是不是漢字有更合適的字可以使用?宋文里老師也不反對創字、創詞,這一點過去楊茂秀老師也曾提過在翻譯時,必要時,也可以翻創,翻譯加創作,漢字沒合適的辭彙時,自己想合適的翻創字。


宋文里教授


      我對宋文里老師批判『情感是溫度』、『多是向上、少是向下』等,這一段話,我有其他的看法。因為這是一種比喻的方式,所以,不盡然是全部,是不能反推回去。可以用溫度的高低來比喻情感的冷熱,當然也可以用距離的遠近來比喻情感,繼續例舉下去,還有更多的方式可以來說明情感,但是,這不代表『情感是溫度』這樣的比喻是錯誤的。


      從這篇論文中,我注意到兒童哲學與傳統哲學的不同,在於思考與情感並重,在於美感和藝術的注入,在於想像力的發揮等等。對於兒童哲學,我有著更多的好奇!


關於渾沌、即興、樂學—2011「另類教育與未來社會」國際研討會議程 Part I ,請點選這裡

2 則留言:

  1. 親愛的幸珍老師:
    11/8/2011在彰和附幼,和燦爛笑容的向日葵女孩有個研習課,也清晰記得暑假時您導讀繪本時的用心與神采,此刻好久沒掛在網上的我聆聽"這般需費力思索"的哲思,盡快提起紙筆做摘要!思緒也回到想像、時空、主客觀、命題結構與認知...。領會到媽媽是得之不易的頭銜,因此更感受學習的領域和範疇似乎"一山又有一山高"。
    知悉您對於繪本的熱情和夢想,個人也感受這樣的開心和感動。謝謝!我的名字是林秋鳳,我們家的三個寶:周立周平周明(Li兒Pin兒Min兒)~

    回覆刪除
  2. 秋鳳:

    很高興接到你的來信~我也開心你感受到我對繪本的熱情和夢想。

    祝福你和孩子們,享受在閱讀海中,也天天享受在活著的美好之中....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