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貓頭鷹圖書館青少年小說讀書會 2011/4/13
紀錄整理:蔡幸珍 2011.04.14
【故事大意】
培卡是個特別的孩子,他出生時,他的媽媽挨了「皇帝的一刀」,而他則在「兒童宮殿」住了二年多。培卡相信石頭本來是鳥,有一天,石頭又會再變為鳥,而他認為自己就是石頭。
從外表、個性和思想,從裡到外,培卡都是個特別的孩子。外表上,培卡的手腳有點畸形、脖子也歪歪的,還有鬥雞眼。個性上,培卡是愛人冠軍。思想上,培卡總是會提出許多別人難以回答的問題和奇特的想法。
培卡去上學,因為老師和別的小孩子不熟悉他說話的方式,而暫時休學,直到他想念同學而再度上學。他在學校日子不太好過,直到發生落井事件之後,培卡因為不追究而贏得友誼。
培卡撿到手錶,把手錶帶回家,姊姊蕾娜要他還回去並且向同學道歉,而培卡雖不覺得需要道歉,但是他為讓同學高興,也讓姊姊高興,而勉強自己說謊道歉。
家住海邊的培卡一家人,當小孩四、五歲時,爸爸就教孩子學游泳,培卡也不例外,爸爸原本堅決要培卡學游泳,但培卡比較想學飛,後來,培卡還是下水學游泳,卻差點溺水。培卡想海裡有鹽巴,大概就是不得不游泳的魚兒的眼淚變成的吧。
在芬蘭的培卡一家人是非常貧困的,培卡的爸爸媽媽決定要移民加拿大。唯一會說英文的蕾娜負責教大家說英語,而培卡的爸爸媽媽則負責辦移民的事務以及賣房子和傢具。
準備移民的過程,大人和小孩有許多割捨不下的人和物,對房子深厚的情感,讓孩子們捨不得賣掉房子。因著全家移民在即,遠赴瑞典工作的大哥馬提也特地回家探望,馬提送了培卡一把吉他,彈吉他這件事,讓培卡多了一種表達『我愛你』的方式,當一切似乎準備好了,卻因培卡被診斷出白血症而改變計畫。
這豁達開朗的一家人會怎麼在芬蘭繼續他們的新生活呢?
【討論】
綾說:這本書以姊姊的立場來書寫特殊兒童培卡,因為是姊姊而不是父母,所以似乎對於培卡的肉身的痛苦或是父母心中的憂慮和苦惱著墨不多。
霞說:身為特殊兒童培卡的父母,雖然覺得辛苦,可是也不能一直對小孩說辛苦之類的話。
為什麼石頭本來是鳥?
瀞問:為什麼石頭本來是鳥?
綾說:培卡本來說話就沒有一定的邏輯,而整本故事也沒解釋為什麼石頭是鳥,或是鳥為什麼會變成石頭。
灑說:關於石頭變鳥,鳥變石頭這問題,《神奇的語言》這本圖畫書曾提到過去有個美好的時代,那時,人可以變動物,動物也可以變成人,人可以和動物說話,想說的話,說了就會實現。物種之間是可以任意互換的時代。
瀞:石頭是代表不會動,而鳥代表自由嗎?石頭和鳥是不是各有其代表意義?
灑說:講到鳥,講到飛行,我想到有對雙胞胎姊妹,妹妹很優秀,姊姊卻是不行,她們的媽媽認為未必每個人的人生要的都一樣。她們的媽媽認為姊姊是慢飛天使,她們的媽媽後來投入早療協會的行列,幫助更多的慢飛天使以及家庭。
「培卡微笑地說:『你覺得是世界不一樣,還是我不一樣?』
『我不知道,也許一切都跟我們想的不一樣。』」(P.123 )
綾說了一個故事回應上述P.123 的到底是世界不一樣還是培卡不一樣。綾說曾有一位精神病患了水中毒的病,狂喝水以致於看護必須限量供應他水喝,並把一切的液體與該病患隔離,即便如此,當該精神病患去上廁所時,也是想盡辦法要喝馬桶裡的水,看護問:為什麼?精神病患回說:人需要陽光、空氣、水,而惟獨水是要自己喝才行。綾說到底是世界不一樣還是精神病患不一樣。
瀞對外婆對培卡的態度很感動。「外婆說『目前看來,他來到這個世界上,好像只是為了讓我們高興而已。』」(P.38)
惠覺得培卡看待事情的態度很樂觀、正面。譬如:他被推下井受了重傷昏迷,可是老師要他指認是哪一位同學時,他卻說「我不知道,反正無所謂啦,我的頭不會痛了,以前『兒童宮殿』裡的手術要比這個痛苦多了。 」(P.45)
或是培卡在嘉年華會中,被人丟了石頭,培卡腦震盪,又住院了,但他只是說「昏過去之前,我剛好看到一隻小鳥飛到天上,我本來就說過石頭會變成鳥。」和「無論如何,這塊石頭至少把音樂帶進我的裡頭。」。(P.123)
惠覺得培卡非常樂觀豁達地去面對發生在自己生命中的事件,而那事件在別人的眼中看來是個不幸、悲慘的遭遇。
惠接著說她常對兒子說在學校要注意安全,不要亂跑,但是兒子始終不當回事,直到有一次天雨路滑,兒子在學校走廊奔跑跌倒,皮肉綻開撕裂傷,從此,她兒子很了解表皮、真皮、皮下組織,而對於別人受傷縫了幾針,也非常注意,因為受過傷,她兒子對傷口有更多的認識。惠覺得她兒子從經驗累積他的ㄧ生,而不是從她耳提面命的叮嚀。
辰說她看第一遍時,覺得很難看,後來看過《贏家》和《小殺手》之後,再看一次《當石頭還是鳥的時候》覺得非常感動。也因此,青少年讀書會下一次的討論內容是《贏家》這本書。
辰提到她對於老師對培卡的描述「他講話,有時候很像很有智慧的老人,有時候又像頭腦發育不良的小孩」這段話,心有悽戚焉。
娟問為什麼培卡生這麼多病,還能保持這麼快樂?
有人回答「媽媽抱住他,說:『憂慮越多,愛就越多。』」(P.84)培卡心中充滿愛,所以也能把快樂帶給別人。不過,我很好奇培卡心中這麼多的愛,來自哪裡呢?
灑說:看了這本書,讓她想探究到底孩子真正的模樣是什麼樣子?灑接著說,以前大人不會很關注在孩子的身上,反而給小孩比較多的空間,譬如:小時候,放學時,灑一定會和同學躲在衛生所那裡偷吃冰棒。
盈說:因為經濟、治安、環境的變遷等因素,現在的大人很擔憂孩子。
瀞說她兒子坐她的摩托車回到家附近時,會要求瀞讓他下車,他自己走一段路回家,她兒子會想挑戰自己有多大的能耐。
綾說:大人需要信任孩子,可是到底放學後,孩子能不能乖乖自己走路回家呢?怎麼樣去學習信任孩子,怎麼樣去克服那種不安全感、不放心,是大人要學習的功課。
灑說到龍應台曾為了自己的孩子為什麼放學後要走二小時的路,才回到家,而偷偷跟在孩子的後面,發現孩子不是停下來趴在路邊看蟲子、看小草,就是和同學聊天哈拉,悠哉悠哉地東看看西晃晃,幾次以後,龍應台就不再尾隨其後,跟蹤孩子了。灑說孩子通常是漫無目的的,而大人的目的性很強。
辰說,小時候,自己回家時,路上遇過蛇、青蛙,甚至掉進水溝裡,但是大人並沒有責罵,只是要她趕緊換乾淨的衣服。現在,她管教小孩,要晚回來可以,但是要報備。
聊了許多小孩的事,雪提到書中的一段話,把大家的焦點再拉回《當石頭還是鳥的時候》。她大聲唸出書中對培卡的描述和培卡奇怪的言論,譬如:
老師說「我不曉得怎麼對待這個孩子。其實他也不是真的笨…」, 「可是他很奇怪!」媽媽替老師完成句子。(P.36)
「唉,蕾娜!他像一隻小青蛙!」媽媽回答。(P.19)
「我出生的時候腳上還有鰭,手上也有。如果現在要我學游泳,那當初為什麼要把它弄掉呢?」(P.53)
培卡說:「我現在知道海裡有鹽巴了,大概就是魚兒的眼淚變成的吧。」
「而且魚會哭,應該就是因為它們不喜歡游泳吧。」爸爸說。
「可是它們非游不可,因為它們沒有腳,也沒有翅膀。」培卡說。
「但是你不用,」爸爸說「不會游就不會游嘛。」(P.55)
培卡的想法真的很特別,一般魚兒水中游是最自然不過的事了,到了他的世界裡,魚兒卻是因為沒有腳,也沒有翅膀,所以非游不可,因為魚不喜歡游泳而淚流成大海的鹽巴了。
培卡的想法,培卡的問題,在在讓我覺得培卡是個小小哲學家。譬如:每當姊姊蕾娜從學校回家,培卡都會問她「你有沒有學到什麼重要的東西?」姊姊蕾娜不知道該如何回答這問題,她想當下最重要的是:回家,有人愛我、等我。(P.98)
灑問孩子最重要的事是什麼?是技能、專業取向?還是愛和情感交流?
灑問給孩子什麼樣的童年?灑接著說林格倫曾說快樂的童年是她長大後面對困境時的力量。聽到灑問說「給孩子什麼樣的童年?」我心中的疑惑是有沒有更合適的字眼,為什麼用『給』這個字,孩子的童年為什麼是大人給予的呢?
提到學校,綾問當孩子問「學這些東西做什麼?」時,大人要怎麼回答。大家開始討論起學校怎麼教歷史、社會,怎麼教孩子背誦歷史,畫重點,怎麼從野史激發孩子對歷史的興趣等等。辰說當孩子問大人「學這些東西做什麼?」時,大人可以不回答,反問孩子「那你覺得呢?」
姊姊蕾娜對培卡的未來感到好奇,她想「他將來會怎樣?有一天會不會有能力獨立自主,不需要家裡的保護?他的想法從哪裡來?他有沒有其他的選擇?」(P.113~P.114),對於培卡而言,人生永遠都有別的可能!我們孩子的未來,會是怎麼樣的呢?
【聽幸珍姊姊講看麥】
一開始,作者就點名培卡是個特殊的小孩,他的特殊來自身體的缺陷以及思想的不一樣,現在,讓我們來仔細研究、觀察一下,書中別人對待培卡這位特殊兒童的方式。
◎培卡的父母和外婆對待培卡的方式:
(1)爸爸認為培卡不笨,他只是和別人不一樣而已,而且培卡一定學的會一些東西。譬如:「他一定要學到一些東西!」爸爸說「他不笨,他只是跟別人不一樣而已。」(P.35)
(2)外婆對培卡更有信心,她更豁達,即便培卡已經經歷過多次的手術,即便培卡已經提出許多奇怪的想法和問題,但是培卡之於外婆,仍是帶給外婆高興的人。書中提到,
「這種小孩將來怎麼辦?」媽媽問。
「我不知道!」爸爸回答。
「船到橋頭自然直!」外婆說「目前看來,他來到這個世界上,好像只是為了讓我們高興而已。」(P.38)
(3)從爸爸教培卡學游泳這件事,可以看出爸爸對培卡的包含、接納和理解。爸爸並不因為培卡是特殊兒童,而覺得培卡不需要學游泳。因為他們住在海邊,每個孩子都在四歲、五歲學游泳,所以,培卡也要學游泳。這是爸爸以平常之心對待培卡(無差別待遇)。
但是,培卡遲遲不肯下水,爸爸也耐心等候「那就再等等培卡吧」,直到最後,爸爸還是來幫助培卡,親自帶培卡下水,並告訴他會一直陪伴他、保護他、不離開他,爸爸示範一次又一次,直到培卡說「這我也會」,不過,培卡自認為是石頭,石頭不會游泳,所以他一直往下沈,爸爸趕緊把他撈上岸。培卡經過嘗試之後,爸爸就不再堅持培卡一定要會游泳。
(4)爸爸理解和接納培卡眼中的想像世界和邏輯。
培卡說:「我現在知道海裡有鹽巴了,大概就是魚兒的眼淚變成的吧。」
「而且魚會哭,應該就是因為它們不喜歡游泳吧。」爸爸說。
「可是它們非游不可,因為它們沒有腳,也沒有翅膀。」培卡說。
「但是你不用,」爸爸說「不會游就不會游嘛。」(P.55)
當培卡用自己獨特的思想理解這世界時,爸爸並沒有堵住他的嘴,不許培卡瘋言瘋語,反倒是順著培卡的邏輯接話,讓培卡能自然地、完整地表達出自己的想法。
培卡溺水,讓他喝到鹹鹹的海水,所以他說出:「我現在知道海裡有鹽巴了,大概就是魚兒的眼淚變成的吧。」這樣的話語,而培卡的爸爸接著說「而且魚會哭,應該就是因為它們不喜歡游泳吧。」應該是爸爸理解培卡不會游泳、不想學游泳而以魚替代培卡來幫培卡說出心中對游泳的感覺。
(5)看重培卡的需要勝過改善經濟上的需要。
雖然移民的事幾成定局,但是由於發現培卡得到白血病,而改變整個家的移民計畫,爸爸重新在芬蘭找一個農場搬過去,讓培卡在芬蘭長期打針治療,所幸,是醫生搞錯了,培卡得的是貧血,不是白血病。
(6)憂慮越多,愛就越多。
當培卡對媽媽說「我一直都讓你們擔心,真不好意思。」媽媽回說「憂慮越多,愛就越多。」
◎培卡的兄弟姊妹對待培卡的方式:
書中很特別的是雖然培卡是特殊兒童,但是培卡的家人並沒有傾全家之力,只照顧到培卡,而忽略了其他正常兄弟姊妹的需要,這是非常不容易的事。很特別的是,這些兄弟姊妹並沒有因為大人對培卡的關注多一些,而吃味,或是感受到被父母長期冷落的滋味。
我覺得大人(爸爸、媽媽和外婆)一定是做了很好的示範,以致於兄弟姊妹能知道如何合宜地對待特殊兒培卡。
培卡的姊姊蕾娜會關心培卡,與培卡對話。
培卡的姊姊蕾娜對於培卡拿別人的手錶一事,要培卡歸還並且道歉,培卡雖然不以為然,但是為了讓蕾娜高興而去歸還手錶和道歉。
培卡的妹妹很嚴肅,沒有理由,她絕對不笑,而且她也很少找到可以笑的理由。只有培卡最能夠逗得她稍微微笑一下。
培卡的哥哥多莫負責在學校保護培卡,不讓別人欺負他。不過,當多莫和多莫的朋友團團圍住培卡,不讓別人靠近他時,爸媽適時的提醒培卡也是需要和別人接觸的,不要完全隔絕他和別人相處的機會。
培卡的大哥哥馬提為培卡準備一個大包裹禮物,他說「你以為因為你小,所以應該得到小包裹嗎?那你真的很不了解我,我這個人對小孩也送大包裹!」
◎老師對待培卡的方式:
老師眼中的培卡,就是跟別人不太一樣。老師歎氣說「別的孩子不熟悉他說話的方式,我也一樣。他講話,有時候很像很有智慧的老人,有時候又像頭腦發育不良的小孩,讓人很難了解他。同學們因為不了解他,就會笑他。不過我們還是再看看吧,也許再過一陣子情況會好轉起來。」(P.34)
「老實說,我不曉得怎麼對待這個孩子。其實他也不是真的笨…」(P.36)我很肯定老師的誠實,因為她不知道如何對待培卡,她就老實地承認這件事,並且與家長溝通她的難處。
◎同學對待培卡的方式:
原本同學會取笑培卡、弄他,可是當培卡落井事件過後,因為培卡的寬容不追究,讓他在班上贏得了一個朋友,就是大家都很敬畏的、高高壯壯的尤勒。從此,大家再也不敢欺負培卡了。
班上的同學會跟著培卡回家,但是,培卡喜歡盯著人看,喜歡和人說話,不喜歡玩,同學們不習慣也不喜歡這種相處模式,所以,頂多隨培卡到家裡一次,最多二次。只有安娜麗莎很特別,她喜歡培卡,還高興地說將來可能會跟培卡結婚,對培卡的把戲—讓噴泉從他的眼睛裡噴出來,她會興奮地邊拍手邊笑。安娜麗莎對培卡的話也是欣然接受,她聽從培卡的話,去親一隻青蛙,以證明她是不是公主。
◎培卡的個性、價值觀和奇特的想法:
培卡愛萬物。「我愛森林。我愛樺樹,我愛杉,我愛松,因為它們很香,我愛花…我也愛姑類,因為它們頭上帶著帽子。我愛松鼠、青蛙和毛毛蟲。可是我最喜歡的是鳥和石頭,因為石頭以前是鳥。」
培卡不喜歡玩,他覺得玩很無聊,他喜歡和人說話,不然就是看人。(P.31)這樣的描述,培卡是不是有點哲學家的性格?
姊姊蕾娜說培卡是愛人冠軍。培卡最在乎的是愛。他可以很輕易的對人說出「我愛你。」他最在乎別人愛不愛他,喜不喜歡他。
媽媽說培卡是一隻小青蛙,有時候,培卡也會認為自己是小青蛙,不過,培卡可不是一隻等著公主來親的小青蛙,他想著「當一隻青蛙坐在石頭上等待石頭飛走,這是很好的。」。培卡說「我不用永遠當青蛙,還有別的選擇。」,對培卡來說,人生永遠有別的選擇。
培卡相信石頭本來是鳥,而鳥也會變成石頭的。培卡相信他永遠不會死,他會變成石頭,然後變成鳥。
培卡認為拿走手錶並不需要抱歉,因為錶不見了又不會傷害人,手錶也不會痛。手錶跟愛無關。(P.48~P.49)
培卡的提問很有哲學味,譬如:
如果上帝存在的話,那祂為什麼不顯現,讓人看看呢?(P.29)
天空的開頭在哪裡,盡頭又在哪裡呢?(P.29)
人為什麼有時候快樂,有時候又悲傷呢?(P.29)
愛從哪裡來?(P.29)
人會快樂是什麼原因?(P.29)
人為什麼要死?(P.29)
你有沒有學到什麼重要的東西?(P.98)
從這本書我觀察到如何對待特殊兒童的態度,以及感受到培卡家人對培卡的愛和接納。我感受到希望,因為培卡的生命永遠都有別的可能。
書中,我嗅不到一絲的可憐,或是絕望,培卡一家雖然貧困,雖然有特殊兒,但是這並沒有剝奪他們家的快樂和希望,反倒是充滿愛的培卡帶給他們家許多的快樂。
培卡一家人對待培卡的方式,我覺得是個很好的典範!
培卡留給讀者的是許多的希望,以及許多值得思考的問題。
活著是什麼呢?
我覺得培卡是個哲學家,而且是個充滿愛的哲學家,所以,培卡不令人討厭。培卡問的問題也很有趣,很可以讓讀者思考一下!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