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的視野—重視兒童閱讀的視覺美感經驗』Part II
★郵票
曹俊彥老師覺得郵票可以到達不同國家,所以,有機會設計郵票時,曹老師便想將台灣的兒童文學放進去,讓外國人可以透過郵票,多多少少了解台灣的兒童文學。
(2)童玩郵票:83年發行曹俊彥老師所繪製的童玩郵票,分別是跑火車、丟飛機、打水槍和玩紙船。
(3)十二生肖郵票:雞、狗和豬。
(4)童謠郵票:民國87年,1998年發行曹俊彥老師的童謠郵票四枚,分別是:
國語兒謠《小老鼠,上燈台》。 國語兒謠《一隻青蛙一張嘴》。 台語兒謠《火金姑》。台語兒謠《白鷺鷥》。
(5)童謠郵票:民國88年,1999年發行曹俊彥老師的童謠郵票四枚,分別是:
台語兒謠《嬰仔睏》。客家兒謠《膽膽大》。
國語兒謠 《搖搖搖》。 《蟲蟲飛》。
(國語兒謠) 小老鼠,上燈台
小老鼠,上燈台, 偷油吃下不來。 喵喵喵,貓來了, 嘰里咕嚕滾下來。
(台語兒謠)火金姑
火金姑來食茶,茶燒燒,食根蕉。
根蕉冷冷,食龍眼。
龍眼愛撥殼,換來食藍菝仔,藍菝仔全全籽,
害阮食一下落喙齒,害阮食一下落喙齒。
(台語育兒童謠) 嬰仔嬰嬰睏
嬰仔嬰嬰睏,一暝大一寸;嬰仔嬰嬰惜,一暝大一尺,搖子日落山,抱子金金看,你是我心肝,驚你受風寒。
(客語育兒童謠) 膽膽大
膽膽大,膽膽大,食百二歲做阿太。
★台語兒歌《一年一年十二月》原畫展
我上網查了一下《一年一年十二月》的台語童謠,發現這首台語兒謠有許多版本。
正月正,請子婿入大廳。
二月二,邰豬公謝土地。
三月三,脫棉裘穿短衫。
四月四,桃仔來李仔去。
五月五,龍船鼓水裡渡。
六月六,踏水車打碌碡。
七月七,龍眼烏石榴必。
八月八,牽豆藤挽豆莢。
九月九,風箏滿天哮。
十月十,冬瓜糖霜落餞盒。
十一月,家家人搓圓。
十二月,吹粿過新年。
觀賞《一年一年十二月》這區的原畫展時,觀眾很容易會注意到表框有些老舊甚至是發霉的情況,曹老師原本屬意將這區的畫重新表框,但是洪文瓊老師認為這樣舊舊的,有點古樸懷舊的味道,很OK!
《一年一年十二月》的這十二幅畫,曹老師是依據台語童謠畫的,但是在親親文化出版時,出版社找來謝武彰配上中文的兒謠。曹老師希望導覽人員導覽時,可以唸台語童謠搭配。
★台語兒歌《大頭仔生後生》原畫展
《大頭仔生後生》是簡上仁創作的台語童謠。
曹俊彥老師導覽大家看《大頭仔生後生》的原畫時,我觀察到前面四幅畫和後面的畫有點不一樣,前面四幅畫的圖案被框在一個大大的扇形圖裡面,而其他的畫,除了最後一張也是被框在大大的扇形圖裡之外,都是滿幅的畫,只留下一個空白的小小扇形圖,留下童謠的文字空間。於是我開口問曹老師為什麼呢?曹老師才告訴我們以下的創作小故事。
簡上仁創作的《大頭仔生後生》的兒謠,原本是只有下面這段:
大頭仔大頭仔生後生,唱歌欲唱Do Re Mi。
Do Re Mi,Do Re Mi,大頭仔賣肉羹。
肉羹結歸丸,大頭仔講伊欲賣肉丸;
肉丸歹吃無人買,大頭仔賣碗粿;
…
米粉爛爛甚細碗,大頭仔不知欲按怎。
曹老師接到這樣的童謠之後,畫畫時,想到一開始就生孩子,那生孩子之前,大頭仔和太太是怎麼認識的呢?曹老師想了想,便試著在兒謠的前頭加上一小段大頭仔和太太認識的過程,經過簡上仁的同意之後,便正式成為童謠的開頭部份。
頂埔,下埔,鳳梨黃。
山前,山後,茶葉青。
大頭仔有緣,遇到伊,
兩人相看有甲意。
請轎的柑仔,甜—甜甜。
搭配圖畫書的圖像來看,我們可以知道大頭仔原本務農,種植鳳梨,而大頭仔的太太原本是採茶姑娘,雙方在工作的途中認識。
大頭仔不知欲按怎呢?曹老師也幫大頭仔想想未來的發展,和簡上仁討論的結果,於是簡上仁加上
大頭仔後生有才氣,骨力打拼出頭天,爸爸媽媽真歡喜,啊,真歡喜!
在《大頭仔生後生》這系列的原畫展,可以看到曹老師畫了許多台灣小吃的場景,肉羹攤、肉圓攤、米糕攤、挑扁擔賣碗粿等等,也可以台灣早期的生活用具如:大灶、椅頭仔、椅轎、滾水罐、育(搖)籃、洗衫枋、鼓椅、椅條、柴(木)屐等等,以及民間的婚嫁習俗如:娶新娘時,接新娘的小弟弟要捧著柑仔讓新娘摸,象徵心甘情願等等。
《請轎的柑仔,甜—甜甜》這幅畫引起討論,有人問曹老師,媒人婆幫新娘撐黑傘而不是米篩,是不是畫錯了。因為新娘撐黑傘表示,新人先上車候補票,而以米篩遮頭則表示是處女。曹老師說也不能說畫錯了,因為鄭成功曾經統治過台灣,而留下台灣人和清朝人有不共戴天的習俗,所以要撐黑傘。
我對小孩坐的椅轎特別有興趣,詢問曹老師關於椅轎的事,曹老師說這是我們祖先的發明,小時候,可以讓小朋友跨坐椅轎,餵飯很方便,小朋友長大後,椅轎轉個角度,就成了小板凳,可以坐,現在台灣已經很少看到椅轎了,倒是德國把椅轎發揚光大,改成是木頭的椅轎。
曹老師帶我們看《大頭仔大頭仔生後生》這幅畫,畫中產婦是在家中生產的,和現在不一樣,現代人都是在醫院生孩子,很少在家裡生孩子,以前生產時,會請助產士到家中來幫忙產婦。
曹老師帶我們看《唱歌欲唱 Do Re Mi》這幅畫,爸爸手拿搖鼓逗弄躺在搖籃裡的小孩,而媽媽在外頭晾尿布,曹老師說以前的大人會將汗衫剪裁成尿布,每日清洗尿布,因為是汗衫改成的,很通風,而不是使用紙尿布。
曹老師還要我們觀察圖畫中,有什麼是這首兒謠沒提到的呢?
原來是大頭仔有個很乖、孝順又愛讀書的小孩。隨著大頭仔變換工作,他的小孩也日益長大,跟在大頭仔的身邊幫忙,賣花枝時,小孩就幫忙搬花枝;賣米糕時,大頭仔的太太幫忙洗米而小孩則幫忙添加柴火,小孩一面幫忙爸媽做生意,也不忘找空檔讀書,即便讀到很高的學歷,放假時仍然願意幫爸媽洗碗。最後,還不忘帶著大頭仔夫婦一起出國遊覽。
曹老師說他畫完之後才發現,自己畫出台灣許多小家庭的認命和打拼,以及小孩孝順又懂得追求成長的生活寫照。
曹老師說他畫完之後才發現,自己畫出台灣許多小家庭的認命和打拼,以及小孩孝順又懂得追求成長的生活寫照。
2011/8/17 本篇文章中『大頭仔生後生』的內容,刊登在2011/8/17第36期青林愛閱家分享報(電子報)中的『本週主題』。
回覆刪除2011/8/17
回覆刪除也同步被轉載于青林的部落格 http://blog.udn.com/012book/55327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