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我自己

我的相片
Taiwan
蔡幸珍老師是資深閱讀推廣者也是兒童文學作家,著有圖畫書《100隻豬與100隻大野狼》和《東沙的守護神》,譯有《傷心黑洞》和《完美》。她經常上台北廣播電台「幸福生活館」和國立教育廣播電台節目分享故事,也常常到全國各地說演故事和演講,分享書的豐富和美好! 【現任】 台北廣播電台FM93.1 『幸福生活館』節目嘉賓、國立教育廣播電台 『教育好夥伴』節目嘉賓、新北市立圖書館真人圖書、華岡興業基金會故事師資培訓課講師

2011年8月24日 星期三

《天真與視野》 —曹俊彥老師的兒童文學美術50年回顧展 座談會紀錄 Part I

文:蔡幸珍 2011.8.24

      今天的座談會包含有二場座談會和曹俊彥的專題演講。第一場座談會的主題是【曹俊彥圖與文創作,不同類型中表現之意義】,趙國宗教授擔任主持人。


座談會場

      趙國宗形容這次曹俊彥的兒童文學美術回顧展,有畫展、記者會、研討會和座談會,宛如是懷石料理,有新鮮美味生魚片,也有味道濃郁的味噌魚湯,非常精緻而多元。

每場座談會有一位主持人和二位與談人,談論二個不同的題目。第一個題目是【像孩子似的天真形式—從簡化與造型趣味看兒童繪畫與曹俊彥的圖畫書 】。與談人是曾興廣


左起:趙國宗教授、藍孟祥、曾興廣。

      曾興廣老師說曹俊彥的畫作中有像孩子似的天真形式,但又不是兒童畫。所謂的似,就是不是。曾老師將許多的兒童畫作和曹俊彥的圖畫書作品並列,從八個兒童的圖像語彙來談論曹俊彥的畫作中與兒童畫類似的部份。他先帶大家欣賞兒童畫中的細節和作畫技巧,再和曹俊彥畫作中的人物、背景、生活器物、構圖、色彩等等一一做比較。

1)簡化的形式:

       2到5歲的兒童,常畫蝌蚪人,就是有頭有腿、軀幹不清楚,這年齡層的兒童畫,有解讀上的模糊性;而5歲到8歲的兒童畫,已經可以用最簡單的圈圈、正方形、長方形等來傳達訊息。

      圖畫書中的圖像因為具備傳達訊息的重責大任,因此,曹俊彥畫中像孩子似的天真指的不是2到5歲的兒童畫,而是5歲到8歲的兒童畫。譬如:曹俊彥的《公園》書中的樹是簡單的圓形、扇形、三角形等幾何圖形,就是將自然界的樹簡化了。



2)因為要確保物件的完整性,常常出現有位置就畫的情形。

兒童沒有足夠的繪畫語彙時,會便宜行事:兒童沒有處理重疊的能力時,就會出現有位置就畫,沒位置畫,就省略的情形。譬如:當兒童要畫手遮住耳朵,因為不會畫重疊、頭髮遮住手的部份,於是就會畫出頭髮要掀開的畫。

曹俊彥在兒歌插畫的作品中,為了用圖像去幫助兒童理解聲音的意義,一幅畫常常有許多文字意義要表達,所以也就常出現有位置就畫的情形,譬如:林武憲的《一放雞》兒歌,「一放雞,二放鴨,三分開,四相疊,五搭胸,六拍手,七紡紗,八摸鼻,九揪耳,十拾起。」放雞、放鴨、分開、相疊等等文字意義都要用圖像來詮釋,所以曹俊彥在畫面上就出現有位置就畫的情形。



3)排排站:
      
兒童從有位置就畫,到會使用一個一個排排站組織畫面的手段,是一種進步。曹俊彥在《加倍袋》中讓老人、二個小偷、二匹馬排排站在草地上;在《公園》中,曹俊彥也讓人、樹排排站立在一條隱形的直線上。



4)俯視平視並用:

        兒童畫瓶子時,常常採用俯視,將瓶口畫的很大,而以平視來畫瓶身。曹俊彥在《走金橋》的「豆什麼豆,白飯竹筍燉雞肉」中所畫的鍋子,也是俯視平視並用。以俯視來畫瓶口,為的是清清楚楚表達鍋內放的是什麼。



5)平行斜向的器物、景物

        兒童常用四邊形、垂直等概念導向來表達。透視太難,兒童不會畫,等到兒童進步到會把東西斜著擺,用平行斜向的方式作畫,就表現出物體的深度和立體感了。曹俊彥在《聚寶盆》的積木和《第一好張得寶》的房子,就是平行斜向的畫法。



6)位置上升暗示遠近

        兒童常會把近處的東西畫在畫紙的下方,而把遠處的東西畫在畫紙的上方,藉此來暗示物體的遠近。曹俊彥在《布袋戲》中,也採用這樣的手法。

7)使用簡化的紋理和模式

        用相同的單位重複出現似乎是小孩的直覺。曹俊彥在《公園》中的樹,也是以相同的樹葉綴滿一棵樹。

8)表徵性的自然色彩與某程度的自由(主觀)用色

        孩子的用色,自然色彩和主觀用色的比率,隨著發展而有所消長。年紀越小,主觀用色越多,用色越顯大膽,隨著年紀漸增,兒童畫中在地色彩、自然色彩比重越多,主觀用色反而減少。

曾興廣說兒童的圖像語彙有限、創作多是自發性的;曹俊彥老師的畫作可簡單、可複雜、呈現多元的風格,主要目的是要扣住文本、說明文本以及豐富文本。

趙國宗老師說曾興廣說了許多曹俊彥的畫和兒童畫相同的部份,但是沒提到不同的部分。他說曹俊彥的畫作,充滿理性、幾何造型,和立體派很類似。

從曾興廣的分享中,我對於兒童的圖像語彙有更多的認識,我覺得曹俊彥老師的作品很多,曾興廣只是萃取出像孩子似的天真的部分,還有許多的面相和角度可以去賞析曹俊彥的畫作。此外,我也覺得部分圖像語彙似乎是放諸四海皆準,而不只限於兒童或是曹俊彥,譬如: 位置上升暗示遠近、平行斜向的器物、景物等等。


1 則留言:

  1. ◎重印本的編輯比較

    藍孟祥並列《小蝌蚪找媽媽》、《神鑼》等六本曹俊彥的作品新舊版本,每一本書從封面到封底,以版本、文字排列、編排順序、圖像翻轉、閱讀動線、右翻書、左翻書等角度,指出新舊版本的相異點如下:

    (1)文字編排由早期的由右至左直行排列,變成現行的由左至右橫列。 圖像也跟著左右翻轉,但是也有些圖像並沒有翻轉的情況。為什麼?

    (2)開本不一樣。
    (3)換封面。
    (4)《小蝌蚪找媽媽》舊版是潘人木寫的,新版由曹俊彥撰寫。
    (5)色彩和紙質不同。

    從曾興廣的分享中,我對於兒童的圖像語彙有更多的認識,我覺得曹俊彥老師的作品很多,曾興廣只是萃取出像孩子似的天真的部分,還有許多的面相和角度可以去賞析曹俊彥的畫作。此外,我也覺得部分圖像語彙似乎是放諸四海皆準,而不只限於兒童或是曹俊彥,譬如: 位置上升暗示遠近、平行斜向的器物、景物等等,而藍孟祥所提的這些新舊版本的差異,讓我看到編輯的進步、印刷術和紙質的提升以及美學素養的改變。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