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我自己

我的相片
Taiwan
我的身份很多元: (1) 新樹幼兒圖書館 館長 (2) 文化大學推廣教育部的講師 (3) 圖畫書《100隻豬與100隻大野狼》的文字作者 (4) 民視『快樂故事屋』節目嘉賓 (5) 台北廣播電台FM93.1 『幸福生活館』節目嘉賓 (6) 國立教育廣播電台 『教育好夥伴』節目嘉賓 (7) 新北市書香文化推廣協會第十屆、第十一屆理事長 (8) 《書香季刊》總編輯 (9) 中華民國圖書館學會第54屆書香社會推動委員會委員 (10) 新北市立圖書館真人圖書 (11) 新北市圖書館選書小組委員 (12) 2017年文化部「線上主題書展——知識讀想1+N」 策展人 (13) 火金姑讀書會會長 (14) 櫻花草青少年小說讀書會會長 ◎歡迎來 FB 找我! Facebook: 蔡幸珍

2010年7月16日 星期五

《兒童哲學教室》第三課



《兒童哲學教室》第三課
蔡幸珍 2010.7.16
—淺談兒童哲學密集班第二天下午課程
—《兒童哲學教室》第三課

下午的課程也是二位學員擔任帶領人,一起探索《兒童哲學教室》第三課。二位帶領人引導的共讀方式和前一堂課的共讀方式不同。我忘了是否是隨人隨意讀,愛讀到哪裡停,就停下來。共讀完之後,也是大家提問,不過,只有一人寫海報紙,另一人則主持發言的順序。因為紀錄人說請說慢一點,她才好紀錄,所以這次大家的提問就慢一點,一題寫完再問下一題。大家的提問紀錄如下:




Q1:如果在探索團體裡,出現影響秩序,如踩桌子的行為,你會怎麼處理?(珍)
Q2:思想是不是真的?(杰)
Q3:語言和思想的關係又是什麼?(君)
Q4:我想試試看花生醬加果凍的味道。(玲)
Q5:屁是真實的嗎?放出來五分鐘之後呢?(楊茂秀)
Q6:會思考跟有思想一樣嗎?(芬)
Q7:思想如何產生?(海)
Q8:把思想弄清楚是必要的嗎?(慧)
Q9:當思想變成語言,它就是真實的嗎?(怡)
Q10:唐寧跟他爸爸到底是在討論思考邏輯還是在討論他的未來?(芬)
Q11:唐爸爸畫圈圈的用意是什麼?(海)
Q12:我想變成陳明宣。(婷)
Q13:又不是齊爸在吃花生醬,他幹嘛那麼痛苦? (淑)
Q14:康爸最後默許了唐寧的決定嗎?(慧)
Q15:唸理工與唸文學的思考模式不同?(慈)
Q16:真實跟存在一樣的嗎?(慈)
Q17:真實就一定存在嗎?(慈)
Q18:幻想、假想一定存在嗎?(慈)

沒上過這堂課或是沒讀過這一篇文章的人,可以反推回去文章的內容嗎?Q1到Q14是學員們一開始提出來的問題。Q15到Q18是後續討論中,引發出來的問題,紀錄人補上去的。從這十八個問題,可以反推這篇文章包含思想、語言、真實、存在、影響次序的行為、感覺等等的關鍵詞彙。

這一課一開始就提到齊爸覺得花生醬配果凍,很噁心、痛苦的感覺。後來,同學們玩鬧,被老師發現,老師只處罰他所看到的同學,被處罰的同學心有不甘,所以,踩在桌子上,繞教室一圈,然後坐下,老師隨後繼續上課。上課中同學提到夢是真實的嗎?提到想法,陳明宣提出他覺得他的想法像汽水的泡泡,不斷地冒上來,可是他卻不知道想法從哪裡來?另外一位同學則描述他的想法像是蝙蝠。蝙蝠聚集在黑暗的洞穴裡,在覓食的時候,全部飛出洞外,在天空翱翔。上課中也有提到夢到在吃雞腿,就表示真的在吃雞腿嗎的討論。下了課,唐寧回到家,試圖用『所有的工程師數學好,可是句子倒過來所有數學好的都是工程師,卻不是真的。』來說服他爸爸。

我覺得討論的過程若沒有用逐字稿是很難紀錄完整的。我只依稀記得一開始就有人回應要討論楊老師提的屁是真實的嗎。有人提出主觀的存在和客觀的存在,譬如:某位同學A對同學B的阿公,根本從未見過面,所以對同學A而言,同學B的阿公是不存在的。後來有人談到地球人從未見過月球的背面,那麼月球的背面對地球人而言就不存在囉!有人提出反駁,可是從有形的形體的觀念來看,凡物都有背面,所以可以推論月球背面的存在。

有人覺得根據經驗論,可以判斷事物的存在與否,也有人提出畢竟經驗是有限的,所以,不能倚靠經驗來判斷事物的存在性。我則提出若要以人的角度來看存在或是不存在,那麼地球的恐龍時代裡,沒有人類的存在,這世界就不存在嗎?也有人說真實的感受就是存在,我則舉反例,有些小女生誤會別人愛慕她,這小女生真實地感受到他人愛慕的眼光,可是可能妹有情郎無意,所以真實的感受不一定代表存在。


也有人說,像信仰一樣,你相信上帝,上帝就存在,你不信上帝,上帝就不存在。我則舉反例說,我相信我現在有一千萬元,可是這件事並不存在啊,我並沒有一千萬元。別人說,我這不是相信,是幻想,可是別人相信有上帝也是幻想嗎?有一同學回家後,把這段討論,特別是屁真實存在嗎,和先生討論,她的先生很認真的回答根據物質不滅定律,屁應該持續存在。隔一天,也有人說E=MC平方。質能是可以互換的,所以屁也是可以不存在的。不過,能量就不存在嗎?

有人歸納存在的定義,存在有分實體的存在和抽象的存在。身體等等有形的形體屬於實體的存在,而感覺、思想、人際關係等等則是抽象的存在。存在也有主觀的存在和客觀的存在。主觀的存在指的是對某人而言主觀的存在。客觀的存在,則與人無關,存在就是存在。


譬如:對某些幼兒來說,他們可能不認識孫中山先生,所以孫中山先生對這些幼兒來說,是主觀的不存在,但是,孫中山先生是客觀的存在。這時,有人就提出存在有時間性。孫中山先生曾經存在過地球,但是現在他不存在。有人提出雖然孫中山先生曾經存在,但是這些幼兒不認識孫中山先生,所以孫中山先生對這些幼兒而言沒有意義,所以不存在。有人就問沒有意義就不存在嗎?存在跟意義一定有關嗎?

我覺得這樣的討論很像是打排球,一個打過來,另一個回過去,有時有人托球,有時有人舉球,也有時有人狠狠地殺球。排球就在場上不停地被傳來傳去,直到球落地,討論就結束了。等待下一個發球,又是另一個議體的討論。

這一段談論結束之後,楊茂秀老師花一大段時間帶大家一起看《兒童哲學教室》的教師手冊的第三課,帶大家練習形式邏輯等等。之後,楊老師還和大家分享一些兒童哲學的觀點。楊茂秀老師再度介紹李普曼 Matthew Lipman 教授的兒童哲學的系列教材。除此之外,楊茂秀老師也覺得現在的繪本的內容也很豐富,可以拿來當作是兒童哲學討論的素材。

楊茂秀老師提到思考有科學思考、創造性思考等,從創造性的思考,楊老師提到教育家羅達立 Gianni Rodari 《幻想的文法》這本書,建議大家去看看,《幻想的文法》裡有童話沙拉的意義和作法,童話沙拉是同時將幾個童話故事人物置放在一個精神狀態中,去發展咀嚼,從不同的童話故事中擷取幾個角色,重新混合產生一個新的故事,而楊茂秀老師應用這個沙拉的觀念來提出『繪本沙拉』的想法,不同的繪本在一次的閱讀中讓這些繪本同時被接觸被討論。

楊老師也推崇培利 Vivian G. Paley 老師的主張。培利老師認為孩子會發明故事,小孩非常容易、隨意、大膽的自生活中、故事中、繪本中取材發明故事,大人最重要的是讓孩子把自己發明的故事,說出來,更棒的是讓小孩子用戲劇的方式表現出來。

楊老師也提到勞伯.寇兒 Robert Kohl 的永遠提供小孩希望的論點。大人陪小孩最重要的是提供希望。大人要以敏銳的觸感去瞭解孩子的環境、內心需要、困難所在等等,無論如何,要提供孩子希望。我想,大部份的繪本在結尾之處,會提供亮光的希望,與勞伯.寇兒的論點不謀而合。對這段文字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參考楊茂秀老師的私房醬料


這是我第二次上楊茂秀老師帶領的兒童哲學教室第三課,我發現學員不同,提出的問題也大不同,有興趣的人,可以參考兒童哲學教室第三課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