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我自己

我的相片
Taiwan
我的身份很多元: (1) 新樹幼兒圖書館 館長 (2) 文化大學推廣教育部的講師 (3) 圖畫書《100隻豬與100隻大野狼》的文字作者 (4) 民視『快樂故事屋』節目嘉賓 (5) 台北廣播電台FM93.1 『幸福生活館』節目嘉賓 (6) 國立教育廣播電台 『教育好夥伴』節目嘉賓 (7) 新北市書香文化推廣協會第十屆、第十一屆理事長 (8) 《書香季刊》總編輯 (9) 中華民國圖書館學會第54屆書香社會推動委員會委員 (10) 新北市立圖書館真人圖書 (11) 新北市圖書館選書小組委員 (12) 2017年文化部「線上主題書展——知識讀想1+N」 策展人 (13) 火金姑讀書會會長 (14) 櫻花草青少年小說讀書會會長 ◎歡迎來 FB 找我! Facebook: 蔡幸珍

2010年6月20日 星期日

《兒童哲學教室》第三課

《兒童哲學教室第三課

老師:楊茂秀老師
紀錄整裡:蔡幸珍 2010.6.20

        共讀完『兒童哲學教室第三課』,老師請大家提問,基於上次的提問,老師進一步說明提問的程序。楊老師先聽提問人口頭述說一遍題目,然後請同學自行寫在白板上,並且附上是書中的頁數和自己的全名。如果疑問來自書中,則附上頁數,若是沒有,也沒關係。寫上全名,是因為團體裡大家還不熟悉,寫上全名,讓彼此認識,也是確認提問所有人。以便同學對問題的描述有部清楚的地方時,可以進一步向提問人確認問題。

        另一個則是楊老師說:問過也寫過了一個問題的同學,如果還有問題,可以先不上去寫白板,先把問題記在筆記本上。我想,這也是回應上一次上課有人問了三題,卻有人連問一題也沒機會。我就是那個問三題的人,我想,老師在提醒我,有些人想的快、問的急,有些人想的慢,需要一點時間。


        同學共讀完『兒童哲學教室第三課』,提問如下:

        *妳如何描述你的思考?(P.35  珍)

        *思想是不是都有來源?來源可能是什麼?(蘭)

        *思想和想像有什麼區別嗎?(足)

        *思想是屬於成見的印象嗎?(潔)

        *人真的會不知道自己的思想從哪裡來的嗎?(月)

  * 思想和感覺的關係?(芳)

        *『清楚』和『不清楚』怎麼使用才令人放心?(秀)


        關於『妳如何描述你的思考?(P.35  蔡幸珍)』,這個問題是因為書中有二處用比喻的方式來描述思考。分別是用『冒泡泡的汽水』和『蝙蝠』。思想像蝙蝠。『蝙蝠』常時間躲在黑暗的角落,群居動物,很多的蝙蝠,覓食時間到,一起飛出洞外,自由自在。我很想聽聽同學是怎麼用比喻的方式來描述。有二個同學回應,她的思考有千萬種方式。我真希望她能舉例說一些方式。可是,聽起來,她並不想用比喻來說。月說,她會用海浪一波波來描述。書則是用『蚊子』來描述。書並沒有在上課時間說話表達她的意見,而是利用下課時,說給我聽。

      她說想法像一堆的蚊子嗡嗡翁群起亂飛,有時,啪一聲,就死掉了。我回應,是個很好的比喻。若是思想是蚊子,寫部落格就像是我用網子把蚊子捕下來,於是她說這樣思想就被定型了,好像蚊子被作成標本定型了。想著想著,如果思想是蚊子,蚊子有很多兄弟姊妹,有很多親戚,那又是代表什麼?什麼代表滋生蚊子的水,讓思想不斷產生的沃土是什麼?關於想法,我後續寫了一首自由詩,請看『想法』。

        討論討論,大家討論起用『言語』和『圖像』來表達、來陳述。到底言語可以清楚完整表達嗎?還有當想到『狗』,有圖像嗎?每個人對狗的圖像是不是不一樣?大家討論到狗有沒有『基本型』的問題?因為想到狗,有人想到的是小黃狗,有人想到的是杜賓犬。後來,有人說,若是大狗,她會聯想到秋田犬,若是小狗,她會想到馬爾濟斯狗。為了證明『基本型』的存在。我提到乃嘉的例子。二歲多的乃嘉有一回在嘉義太保的燈會中,看到抽象的十二生肖的刻印,簡單幾筆線條,居然可以認出來。外公嘖嘖稱奇,認為,乃嘉知道十二生肖的基本型,所以他可以看懂抽象的動物。

        講到『抽象』,楊老師當場問問擔任美術老師的依,關於抽象的問題。依回答說,抽象也是來自具象,把實物例如老鼠的一些元素抽出來,例如灰色、長尾巴、小、二顆長牙齒抽離出來,然後只用這些元素灰色、長尾巴、小、二顆長牙齒去表達,就會變成抽象。

        講著講著又來到『到底用言語把自己的想法或是用圖象把自己的想法表述出來,容易不容易?能完整表達嗎?』有人認為畫圖是一種表達,但是,更多人認為要將腦海的圖像用畫畫的畫出來,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於是,就聊到現在的美術教育往往讓人覺得畫畫是困難的事。

        聊著聊著,我有點不知道這時該說些什麼,該想些什麼,該作什麼,有點兒悶,好像晾在那裡,雖然我還是一直在聽同學說話。於是,我詢問是否可以討論其他的問題。不過,也許我措詞不當。楊教授說我不能說我覺得無聊,應該是說可以換別的話題嗎?比較禮貌。可是是楊教授問我:你覺得很無聊嗎?我想了一下,頓了一下,到底該怎麼回答好呢?楊教授順便說當主持人要觀察與會者的表情,若是只剩下少數人對這話題有興趣,大多數人已經露出無聊的表情,主持人就要進入下一個程序了。或是下一個題目的討論或是進行別的事。

       其實在討論中,只有月用海浪來回答我的問題。其他的同學並沒有,所以,我再次主動說,我的想法像燈泡,好幾個的燈泡,例如:楊茂秀燈泡、繪本燈泡、兒童哲學燈泡、火車燈泡,幾個看起來不相干的燈泡,我會想辦法拉關係找關係,好像是在燈泡之間拉電線,讓他們亮起來。我想請同學再次就我的問題回應,可是同學似乎是在回應討論我的提問,可是又不是我要的答案類型。

        之後,我們看『教師手冊』,進行一些活動。下課後,我跟楊茂秀老師說,其實,如果是我來帶的話,我不會帶成這樣,我會往文學方向帶,因為我是真的想聽聽同學是怎麼用比喻來形容他們的思考?我想我這樣的方式,比較像是分享,而不是哲學思考,也不是學術探討。我問是不是一開始老師看到我問的問題,就知道會討論到『語言』和『圖像』?老師說,這是大家共同討論進到某個歷程而不是他能預測的。

        不過,我再次覺得我的措詞不當,我說『我不會帶成這樣』,這樣的句子是有問題的。這樣好像是否定楊茂秀教授的帶法。不過,我隱約覺得真的不同的主持人,雖然針對同一個問題,可是可以帶出不同的討論。不過,這不是誰的帶領方式對或是誰的帶領方式錯的問題。或是誰帶的好誰帶的不好的問題。老師說這是大家討論討論,共同走到這一步。可是,我覺得因為楊茂秀老師中間有提問。我想,楊老師的提問,是一種程序權威,可也是一種引導,引導大家走到這裡。我似乎有點瞭解『程序權威』的 Power。

        在此之前,我在『思想雜木林』有帶過一次討論會。我準備了伊勢英子的三本繪本『山之生』、『海之生』和『天鵝』。我先讀『海之生』。因為同學都沒看過,很陌生,所以我也稍微對這個作品還有繪者有些介紹以及我看過之後的心得。我並沒有完整講出心得,只是先講一部分,希望拋磚引玉,能帶出更多的提問或是感受分享。原本我想用海報法,不過當夢提問之後,很快的就有同學回應,一個接著一個,月也分享她成長的海邊,她父執輩的捕魚倫理等等。進行的過程中,偶有疑問,很快地,就會有一連串的看法和回應,大家很熱烈地回應他們的看法甚至是他們的生命故事。我覺得在整個讀書會進行中,不僅是觀點的交流,也包含生活經驗的分享。

        還有一次是我去聽『讓書去旅行』的講座。我很認同釋覺培法師說得『書』是個引子,透過書,透過分享和討論,去聽聽別人的生活故事,去閱讀別人的生命大書。

        不過,這時拿我帶的『山之生』的讀書會和這次楊老師帶的『兒童哲學教室第三課』出來做比較,是因為我覺得『兒童哲學』的師培課,可能強調的是合作的思考,是提問,不是強調生命的分享。生命的分享可能是討論過程中,可能發生的一部份而不是目的。不過,若是又可以有思考的訓練、提問的訓練,又有生命的經驗分享,也是很棒的。其實,沒能聽到同學用比喻的方式說出他們的思考方式,我覺得有些失望。不知道是他們不懂我的問題,還是他們對這問題不感興趣,還是短時間想不到如何回答?還是其他的原因?

        上了兒童哲學幾堂課,課程中也用海報法,讓同學試著去提問題。可是往往提了好幾個問題,討論討論,總是會只討論到一、二個問題。因為,我是屬於提的問題常常會討論到的,所以我不會有被忽略的失落感。可是,對那些提出問題卻沒有被討論到的人呢?他們的心情又是什麼?有沒有更好的討論方式?不過,用海報法至少可以瞭解別人的提問是什麼?他們對什麼樣的問題感興趣?


      七月份我又去上了楊茂秀老師上的『兒童哲學教室第三課』,與不同的人一起上課,大部份是台北縣的國小老師,發現大家的提問和討論很不一樣。有興趣的人,可以到『兒童哲學教室第三課』
     
        

11 則留言:

  1. 這幾天,想一想,覺得問題應該是出在我的問題問的不是我想要的?

    我想要聽聽別人怎麼像書中一樣,用比喻的方式,去描述他們的『思想』或是『點子』?

    所以,我想聽到的答案是『思想像閃電,靈光一現』或是『思想像肉粽,一串串』,或是『思想像吹泡泡,越想越多』諸如此類的。

    可是,我的念頭轉成問題,卻變成了『妳如何描述你的思考』?
    這樣的題目,聽在別人的耳裡,就成了『我腦海中,有一個想法,我怎樣把這個想法表達出來?』所以後續會討論到是用言語把想法說出來,還是用圖畫把想法表達出來,然後進一步去探討到底言語和圖像能完整表達嗎的問題,一一串出來。

    這麼一想,我就通了,不是同學討論的不是我問的,他們討論的正是我索問的。只是我以為我自己想問的問題是問A,其實我說出來問出來的問題卻變成是B,所以我會聽不到,我想要聽的答案類型。

    解答了,BINGO!

    回覆刪除
  2. 所以,說話、寫字,用詞遣字要更精確。

    以為說了自己想的,其實並不盡然。

    以為聽懂別人說的,其實並不盡然。

    以為自己說得很清楚,其實並不盡然。

    回覆刪除
  3. 那個你原本想問的問題,如果是現在,你會怎麼問呢? 庭蘭

    回覆刪除
  4. 請用比喻的方式,來描述他們的『思考模式』或是『思考歷程』或是『想法』?


    其實,楊老師有特別問是『思考歷程』,還是『想法』還是『什麼』?

    我那時含混的回答 『關於思考或是思想whatever』。

    我覺得這是很關鍵的。

    因為手邊沒有『兒童哲學教室』。
    不知道p.35 那一段是在描述什麼?是想法嗎?

    請問,那妳看過文章之後,妳知道我想問的是什麼嗎?
    妳會怎麼問呢?如何用文字正確地表達我想問的那個問題?

    回覆刪除
  5. 在上『兒童哲學課』,好像要特別注意說的每一個字,差一個字都不行。

    回覆刪除

  6. 「請用比喻的方式,描述你的思考歷程。」
    還是
    「請用比喻的方式,描述你的思考歷程?」

    這是一個問題,還是一個邀請?

    回覆刪除
  7. 「請用比喻的方式,描述你的思考歷程。」

    應該是一個邀請吧:)

    回覆刪除
  8. 有沒有可能,你提出了一個邀請,卻引起了別人談論別的問題的興趣? 庭蘭

    回覆刪除
  9. 也是可能啊!

    可能問了A ?
    別人回答 A, A1, A2, A3, B

    但是因為回答了 A,我心中的疑惑,有獲得滿足。再去聽 A1, A2, A3, B
    ,也 OK。
    對方接了球,再把球傳出去。


    可是如果我問了 A
    別人在回答時,直接跳過A,去討論B, C
    就會有她沒回答我的提問的感覺。
    球沒接到,漏接。

    這樣就是另一種談論方式

    我談問題 A, 她談問題 B, 問題C
    如果 問題A , 問題B , 問題C 的關聯性很微弱,就成了雞同鴨講。
    因為是針對問題A去討論。

    很難說,的確也可能是『聯想』。人的想法很奇妙呢。

    回覆刪除
  10. 請問,那妳看過文章之後,妳知道我想問的是什麼嗎?
    妳會怎麼問呢?如何用文字正確地表達我想問的那個問題?

    回覆刪除
  11. 我試著自己回答我的問題.....

    [想法]

    晚上睡不著 輾轉反側
    想法就像小偷
    偷偷爬上我的枕頭
    想法A 想法B 想法C
    想法A 想法C 想法D
    想法E 想法B 想法A
    輪流出現在我的腦海中
    好像美容院的七彩霓虹燈
    轉啊! 轉啊!轉啊!
    又像是牛大便上的蒼蠅
    嘰嘰嘰 嗡嗡翁 唧唧唧 嗯嗯嗯
    揮之不去

    工作時
    想法就像
    在天空中 盤旋 的老鷹
    有時逆風 奮力飛翔
    撲撲 拍拍 撲撲 拍拍
    仍然被風打得遠遠的
    有時順風 輕鬆得意
    咻 ———
    搏扶搖而直上雲霄
    看準獵物
    急速俯衝而下

    上課時
    想法就像
    火山熔岩在我腦海翻騰
    問題 噴發 噴發 問題
    轟隆 轟隆 轟隆隆 轟隆 轟隆 轟隆轟隆轟
    形成太平洋中的一顆顆美麗的珍珠小島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