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哲學教室第二章』(4): 框架?棒子?
講師:黃桂冠老師
紀錄整理:蔡幸珍
日期:2010.6.13
來了毛毛蟲上課之後,我寫文章的動力大了許多,我想是『書香協會』的火金姑讀書會在我心中撒下『繪本』的幸福種子,在『禮筑外文』持續光照和澆灌,於是乎,在『毛毛蟲兒童哲學基金會』時期,結了一些果子。哈!哈!這果子指的是文章和部落格啦!
上毛毛蟲兒童哲學基金會的『兒童哲學』常常是『震撼教育』。又像是『彗星撞地球』! 今天這堂課裡,也有同學說『衝撞』或是『撞擊』的字眼。我舉雙手同意。二、三個月前,開始上楊茂秀老師的『兒童哲學』課,經常在上課時,被衝撞地七葷八素,若不寫寫文章,抒發一下腦袋瓜裡的『像陀螺轉個不停』的思維又像大海『澎湃洶湧』的情緒,心情真是不能平靜下來。有時,針對『課堂上未獲解答的困惑』或是『與我的邏輯走不通的論調』或是『像貓咪玩毛線球後的混亂思緒』,一邊寫文章的過程,一邊思考,雖然我的打字慢,但是還好我的思考也沒太快,剛剛好配得上。
有同學說上兒童哲學課像是『撞球』,拿一個白球去撞擊其他的球,並且又持續引發另一個碰撞。上『兒童哲學課』給我的感覺以畫面呈現出來是:水滴順著一根斜躺的對半剖的竹子滴下來,滴在湖面上,形成一圈圈的漣漪。當這一次的漣漪尚未平復時,又一滴滴下來,滴、滴、滴,就這麼穩定又有節奏地創造出一波波的漣漪。
接續『兒童哲學教室第二章』(2)的討論。因為我說出我為什麼提出『 問問題有分符合兒童哲學的好問題和蠢問題以及將討論鎖死的問題嗎?』這個問題的背景之後,同學們接二連三地指出『我的問題是我太在意別人的看法』。我承認,我真的太在意別人的看法。我想,這也是我為什麼當不了總統的原因,臉皮太薄了:)
說著說著,就有人提出『棒子』。有時候人會被自己的『棒子』絆住。咦!什麼是『棒子』?好新鮮!第一次聽到『棒子』這個名詞。她說要突破自己的『棒子』。『棒子』、『棒子』這同學說了很多,突破棒子然後就怎樣怎樣的話。 另有同學解釋『棒子』就是『框架』。
這時,我的腦海閃過一個問題,『棒子』就是『框架』,『框架』就是我們的想法、我們的觀點,可是如果是『我們的』,存在腦海裡的想法,要怎麼突破?『框架』屬乎我,『框架』是我的,怎麼逃脫呢?我說過去在文章中也常提到要破除舊思維舊習慣,可是到底要怎麼突破呢?我這麼一問時,我突然感覺到氣氛不太對,我好像問了一個蠢問題的感覺,那感覺就是大家都知道怎麼突破自己的框架,我怎麼會提問呢?當時的我,想的就是『自己怎麼突破自己?』、『自己怎麼變成不是自己?』,一時之間,我卡住了。
靜姿知道我卡住了,於是很耐心地幫我解釋『框架』和『重新取景』,意思就是轉換眼光。就像是拍電影,視角的問題,取景的問題。換一個角度去取景。真是謝謝她的解圍。
現在想起來,用基督教的術語來說就是『改變』。神在我的身上改變我。『每天都是新造的人』的意思吧!
再淺白一點,我聯想到幾米的『向左走,向右走』。這故事講的是一個習慣向左走的男生和一個習慣向右走的女生的故事,或者是相反,一個習慣向右走的男生和一個習慣向左走的女生的故事。『跳脫框架』就是習慣走左邊的人,換一下,改向右走。 習慣走右邊的人,換一下,改向左走。
『跳脫框架』對我而言,應該就是『大膽假設』吧!一向保守的我,實事求是的我,有時該『大膽假設』一下。一向認為自己不會畫畫的我,『跳脫框架』,拿起畫筆畫畫。從不曾投搞的人,就去投稿。一向是『先做應該做的事,再做想做的事』改成『先做自己想做的事,不要想那麼多的應該』。跟自己的習慣思維說BYE!BYE!就是『跳脫框架』吧!
好棒!好棒!『先做自己想做的事,不要想那麼多的應該。跟自己習慣思維說再見』,這也是我很想學習的功課。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