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我自己

我的相片
Taiwan
蔡幸珍老師是資深閱讀推廣者也是兒童文學作家,著有圖畫書《100隻豬與100隻大野狼》和《東沙的守護神》,譯有《傷心黑洞》和《完美》。她經常上台北廣播電台「幸福生活館」和國立教育廣播電台節目分享故事,也常常到全國各地說演故事和演講,分享書的豐富和美好! 【現任】 台北廣播電台FM93.1 『幸福生活館』節目嘉賓、國立教育廣播電台 『教育好夥伴』節目嘉賓、新北市立圖書館真人圖書、華岡興業基金會故事師資培訓課講師

2010年6月23日 星期三

麵包人生



麵包人生

蔡幸珍 2010.6.23

孩子是麵粉
酵母粉是教育
黑糖和牛奶是環境
起司、紅豆、鳳梨、水果是個性

父母是麵包師傅
揉揉捏捏是管教
以愛之名

烤爐是人生試煉
時間是魔術師
是蛋糕   是麵包  是土司
誰來決定


黑森林蛋糕、藍梅蛋糕、起司蛋糕
造型、口味和口感是各有千秋
在賞味期限前
配上咖啡
慢慢享用




(後記)把『麵包』和『人生』這二個詞聯想在一塊兒,是因為讀了謝爾.希爾弗斯坦的『閣樓上的光』書中的一首詩


   多少.有多少


   老舊的紗門會砰響多少回?
   就看妳使的力氣大或小。
   一條麵包有多少片?
   就看妳切得厚或薄。
   一天之中有多少美好的事物?
   就看妳如何去過好。
   朋友之間有多少情誼?
   就看妳付出的是多、是少。




      關於麵包和人生的關連性。


      我想到前一陣子不景氣,商人拿出來低價促銷的NG麵包。NG麵包就好像是先天有些殘缺的孩子或是後天發生意外的孩子,他們也都還是孩子。


      有時,麵粉、糖、牛奶、酵母粉,材料品質很好,可是碰到兩光的麵包師傅,發展就不如預期的好。


      有時,遇到新手的麵包師父,麵粉、糖、牛奶、酵母粉的比例,還搞不清楚。


      得各種材料配的剛剛好,烤爐溫度、火候、時間配的好,才能生產出品質好、口感好的麵包。所以,一個孩子的養成,也是要家庭、教育、環境、時間等等,各方面的配合。


      作成是麵包,還是吐司,還是蛋糕,是誰決定的?父母覺得孩子要成為鋼琴師,就會從小學鋼琴。要成為畫家,就是送到美術班。要孩子成為醫生,就是從小要求學業成績好,天天上補習班。多多少少因著父母對孩子的期待,會送孩子去上各種的才藝班。


      就算是出爐的麵包,或是吐司,或是蛋糕,也得有人賞光。從麵包店買走。再漂亮、口感再好,沒人享用,就好像是懷才不遇的人,鬱鬱寡歡。


      麵包是麵包,可是麵包店的裝潢,麵包的陳列和美術燈光的照射,在在能幫襯增加麵包的價值。同樣是菠蘿麵包,在一般的麵包店裡,和在貴婦百貨的麵包店裡,哪能相提並論?就好像出生在富貴人家和貧窮人家的孩子,好像一開始的起跑點、價值感就不一樣。


      吃麵包,又像是在品味人生,有人大口大口的吃,有人細嚼慢嚥,還要配上藍山咖啡。同樣是麵包,有人用來充飢,有人用來當下午茶,有人用來救濟,有人用來販賣。


      麵包有許多的口味,有奶油麵包、菠蘿麵包、草莓麵包等等,其中沒有奶油麵包比菠蘿麵包高級的問題,口味是因人而異。所以,孩子未來是老師,是水電工,是醫生,是警察,沒有成就高低的問題。


   

3 則留言:

  1. 朋友提點:

    不過,以麵包為比喻
    感覺上這人生是麵包師父決定

    要用低筋高筋
    要加多少糖多少奶油
    要作成什麼口味
    烤爐溫度、時間
    好像都是麵包師父決定的喔

    這麵包
    好像無法決定,自己想成為什麼樣子?

    回覆刪除
  2. 朋友提點:

    你從NG麵包開始發想,
    NG麵包像是先天殘缺的孩子,這個比喻單獨看,算是貼切。

    但是,以麵包作為人生的比喻,
    這樣的比喻,在我讀來,如同前封信所說,感覺是消極的人生
    因為,麵包自己,無法決定他的人生

    這時我就想問,這是你對人生的價值觀嗎?

    當然,你文中的比喻,也沒有不對
    只是,我想問的是,你的文章跟你這個人的關係

    對我來說,文章某種程度就代表了人
    我寫出來的東西,就代表了我對這件事情(或某個東西)的想法

    當然,有時候我們可以做一些思考練習、像遊戲那樣
    打打比喻,做做聯想
    但這樣的東西是不是能夠作為我對某件事物的看法或想法
    可能就要再三檢視了

    回覆刪除
  3. 寫部落格一開始是有個空間,可以發表文章,寫了文章,就想與人分享。

    別人給點鼓勵,是對我的加油,成了我的加油啦啦隊!

    別人給點提點,是對我的指教,讓我想的更多、更深、更深,成了我的陪伴者!

    別人賞識我的文章,將我的文章轉寄出去,與別人分享,成了我的伯樂!

    有時,紀錄朋友的提點,是希望把別人的意見忠實地呈現,以便日後有新的想法時,可以繼續銜接下去。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