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我自己

我的相片
Taiwan
我的身份很多元: (1) 新樹幼兒圖書館 館長 (2) 文化大學推廣教育部的講師 (3) 圖畫書《100隻豬與100隻大野狼》的文字作者 (4) 民視『快樂故事屋』節目嘉賓 (5) 台北廣播電台FM93.1 『幸福生活館』節目嘉賓 (6) 國立教育廣播電台 『教育好夥伴』節目嘉賓 (7) 新北市書香文化推廣協會第十屆、第十一屆理事長 (8) 《書香季刊》總編輯 (9) 中華民國圖書館學會第54屆書香社會推動委員會委員 (10) 新北市立圖書館真人圖書 (11) 新北市圖書館選書小組委員 (12) 2017年文化部「線上主題書展——知識讀想1+N」 策展人 (13) 火金姑讀書會會長 (14) 櫻花草青少年小說讀書會會長 ◎歡迎來 FB 找我! Facebook: 蔡幸珍

2012年3月26日 星期一

少年小說第一人李潼作品介紹

文:蔡幸珍
講師:陳櫻慧老師
講題:少年小說第一人李潼作品介紹
地點:書香文化推廣協會之火金姑讀書會


李潼的部分作品。


講師:陳櫻慧老師


      陳櫻慧老師是文字創作者,也是撰寫青少年小說的作家。由她來為大家介紹她心目中的偶像—臺灣少年小說第一筆李潼,是再恰當也不過的事了。陳櫻慧老師從李潼的出生的故事,一路介紹他的個性、作品、創作觀,櫻慧老師對於李潼生活大小事暸若指掌,彷彿李潼是她多年的好朋友一般。


      櫻慧老師為了向大家介紹她的偶像李潼,還特別到宜蘭縣史館,仔細參觀,帶回來許多珍貴的李潼的珍貴史料,也為大家準備的李潼相關文物的紀念品,真是感謝她!


講師:陳櫻慧老師
      2011/12/17~2012/4/29 宜蘭縣史館正在展出《眷戀土地的遊子—李潼文學中的宜蘭》,展覽中有許多李潼的作品介紹、手稿、民歌創作的史料、新詩、珍貴的照片等等。看到宜蘭縣政府這麼重視在地的文學作品,將觀光和文學結合,真是很棒的一件事。


      宜蘭縣史館:宜蘭市縣政北路3號。
      電話:03-9255-488
      開館時間:週二至週日9:00~17:00


      李潼1953年在花蓮出生。12歲喪父,中學舉家遷至台中,後來搬到宜蘭,1972年於宜蘭任教。李潼生命中最想做的三份工作:水手、老師、作家。算是都圓夢了。家住花蓮的李潼,天天看著花蓮港的大小船隻,出海港,入海港,心想以後要當水手。後來,當海軍的軍旅生活,會暈船的他、思鄉的他,也了解水手只是生命中的過程。從老師的身分轉變到作家,李潼還特定到戶政事務所去變遷他的職業欄,宣誓他轉任作家的決心。


      27歲開始創作的李潼,創作的許多作品都和臺灣的地理環境有關,特別是和宜蘭有關。《少年噶瑪蘭》(天衛文化)提到草嶺古道和噶瑪蘭族;《望天丘》則是羅東運動公園最高處,有一個火山造型的山丘;《尋找中央山脈的弟兄》(小魯)寫的是開闢中橫公路的無名英雄的故事;《夏日鷺鷥林》寫的是宜蘭安農溪沙洲上的鷺鷥林生態等等。《再見天人菊》(聯經),天人菊是澎湖的縣花,天人菊象徵澎湖人與大自然搏鬥的堅忍毅力,所以《再見天人菊》的故事背景當然是在澎湖縣。



      李潼的兒子說閱讀李潼的作品,彷彿在書中和父親對話,每回都有新的感受。


關於李潼《少年噶瑪蘭》的創作背景,和小魯文化的社長陳衛平有關。

陳衛平社長說《少年噶瑪蘭》這本書大家就比較熟悉了。這本書是李潼寫的,李潼是他的好朋友,可是已經往生了。許多的老師和家長建議他,除了正史之外,是不是可以將素材寫成文學、寫成小說?他向李潼建議寫一些在地化的素材,台灣各地的風俗民情的故事,用現代人的觀點去看以往,怎麼樣發生這事件,看看能不能發後代?於是李潼寫出《少年噶瑪蘭》,將漢人和噶瑪蘭族人的衝突、愛恨糾葛描寫得低盪迴腸。(摘錄自:兩代出版人的傳承
—人間衛視「知道」節目專訪小魯出版社陳衛平社長



李潼的工作態度
    李潼從27歲到52歲,25年的創作生涯中,總共創作了70多本作品,共有658萬字,其中獲得40多個文學獎,所以,文學前輩洪汛濤盛讚他為臺灣少年小說第一筆,算是實至名歸。李潼於2004年12月21日過世,他的夫人祝建太老師,於先生過世之後,持續整理李潼的作品。《魚藤號列車》是李潼的最後一部作品,他預計寫10萬字,生前,他完成8萬多字,故事剛好停在一個很特別的點上,這一本書很不一樣,為了回報朋友的情誼,他將朋友寫入故事之中,此書也是他向讀者告別的一部作品。


   祝建太整理李潼的遺物時,發現一個陶甕,甕裡有一張張的小紙條,上面寫著一個隨時隨地想到的新點子,當李潼沒什麼靈感時,就隨手從甕中取出一張小紙條來發想。李潼這樣收集點子的陶罐,是國內外許多創作人常有的習慣,譬如:曹俊彥老師和英國繪本大獎格林威大獎得主Emily Gravett也有這樣的習慣。


   
   李潼的本名是賴西安,他的歌喉很好,也創作了一些民歌,最著名的是《月琴》和《廟會》。取名為李潼,因為他的母親姓李,而且李潼在台語的發音近似『兒童』,因此以『李潼』為筆名,他的字稿大多印有『李潼文字』的字樣,他幫自己的書齋取名為『蓬萊碾字坊』,後來字稿紙就印有『蓬萊碾字坊』。想更多認識李潼的話,可以閱讀《蓬萊碾字坊—李潼人間關懷和文學天地》,這本書的一篇篇文章紀錄著李潼眾多好友們眼中、心中的李潼。

《蓬萊碾字坊—李潼人間關懷和文學天地》一書的封面。
《蓬萊碾字坊—李潼人間關懷和文學天地》一書的目錄(ㄧ)。
《蓬萊碾字坊—李潼人間關懷和文學天地》一書的目錄(二)。
《蓬萊碾字坊—李潼人間關懷和文學天地》一書的目錄(三)。
◎李潼的創作觀

★什麼都可以寫:不拘一格,挑戰新寫法,把嚴肅的事情寫的有趣。其實,把嚴肅的事情寫的有趣是一件很難的事。


★作品發表後,作者就不存在了,閱讀的空間可以無限寬廣,可以多元解釋。這點頗符合後現代主義的思維。


★作家最重要的,不是過去寫過什麼,而是未來要寫什麼。


李潼的創作觀
李潼的手稿
李潼的作品:《尋找中央山脈的弟兄》(小魯)和《鞦韆上的鸚鵡》(小兵)
李潼的作品《博士.布都與我》(聯經)
李潼的作品《寂寞夜行車》(民生報)
李潼的作品《龍園的故事》(國語報)
講師陳櫻慧特地為大家準備的小禮物。來自宜蘭縣史館。
講師陳櫻慧特地為大家準備的小禮物。來自宜蘭縣史館。




李潼的作品:《天鷹翱翔》(聯經)


李潼的作品:《大聲公》(小魯)和《少年小說創作坊—李潼答客問》(幼獅文化)
     李潼的作品《天鷹翱翔》、《順風耳的新香爐》和《再見天人菊》連續三年獲得洪建全兒童文學創作奬少年小說首獎,奠定了他在台灣文壇的地位。



李潼:但願,自己的人和作品能是一罈酒,一陣和風和一潭湖水,有那般好滋味,那般怡人及那般浩瀚淵博,供自己和旁人享用。



4 則留言:

  1. 嗨嗨,親愛的幸珍,感謝你的po文,有個部份再請您幫忙更正:
    本文倒數第四張照片,那張ppt裡拍攝的場景,應是展場根據"天鷹翱翔"一書設計的場景.而非"魚藤號列車"喔. ^^ 謝謝.

    回覆刪除
    回覆
    1. Hi, 櫻慧:謝謝你的指正,今天的演講好精彩,好豐富,謝謝你!

      刪除
    2. 謝謝你,能夠這麼與李潼靠近,我自己也覺得很榮幸! :)

      刪除
  2. 棒透了我的毛細孔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