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師:陳櫻慧老師
講題:少年小說第一人李潼作品介紹
地點:書香文化推廣協會之火金姑讀書會
李潼的部分作品。 |
講師:陳櫻慧老師 |
陳櫻慧老師是文字創作者,也是撰寫青少年小說的作家。由她來為大家介紹她心目中的偶像—臺灣少年小說第一筆李潼,是再恰當也不過的事了。陳櫻慧老師從李潼的出生的故事,一路介紹他的個性、作品、創作觀,櫻慧老師對於李潼生活大小事暸若指掌,彷彿李潼是她多年的好朋友一般。
櫻慧老師為了向大家介紹她的偶像李潼,還特別到宜蘭縣史館,仔細參觀,帶回來許多珍貴的李潼的珍貴史料,也為大家準備的李潼相關文物的紀念品,真是感謝她!
講師:陳櫻慧老師 |
宜蘭縣史館:宜蘭市縣政北路3號。
電話:03-9255-488
開館時間:週二至週日9:00~17:00
李潼1953年在花蓮出生。12歲喪父,中學舉家遷至台中,後來搬到宜蘭,1972年於宜蘭任教。李潼生命中最想做的三份工作:水手、老師、作家。算是都圓夢了。家住花蓮的李潼,天天看著花蓮港的大小船隻,出海港,入海港,心想以後要當水手。後來,當海軍的軍旅生活,會暈船的他、思鄉的他,也了解水手只是生命中的過程。從老師的身分轉變到作家,李潼還特定到戶政事務所去變遷他的職業欄,宣誓他轉任作家的決心。
27歲開始創作的李潼,創作的許多作品都和臺灣的地理環境有關,特別是和宜蘭有關。《少年噶瑪蘭》(天衛文化)提到草嶺古道和噶瑪蘭族;《望天丘》則是羅東運動公園最高處,有一個火山造型的山丘;《尋找中央山脈的弟兄》(小魯)寫的是開闢中橫公路的無名英雄的故事;《夏日鷺鷥林》寫的是宜蘭安農溪沙洲上的鷺鷥林生態等等。《再見天人菊》(聯經),天人菊是澎湖的縣花,天人菊象徵澎湖人與大自然搏鬥的堅忍毅力,所以《再見天人菊》的故事背景當然是在澎湖縣。
李潼的兒子說閱讀李潼的作品,彷彿在書中和父親對話,每回都有新的感受。
關於李潼《少年噶瑪蘭》的創作背景,和小魯文化的社長陳衛平有關。
—人間衛視「知道」節目專訪小魯出版社陳衛平社長》
)
李潼的工作態度 |
祝建太整理李潼的遺物時,發現一個陶甕,甕裡有一張張的小紙條,上面寫著一個隨時隨地想到的新點子,當李潼沒什麼靈感時,就隨手從甕中取出一張小紙條來發想。李潼這樣收集點子的陶罐,是國內外許多創作人常有的習慣,譬如:曹俊彥老師和英國繪本大獎格林威大獎得主Emily Gravett也有這樣的習慣。
李潼的本名是賴西安,他的歌喉很好,也創作了一些民歌,最著名的是《月琴》和《廟會》。取名為李潼,因為他的母親姓李,而且李潼在台語的發音近似『兒童』,因此以『李潼』為筆名,他的字稿大多印有『李潼文字』的字樣,他幫自己的書齋取名為『蓬萊碾字坊』,後來字稿紙就印有『蓬萊碾字坊』。想更多認識李潼的話,可以閱讀《蓬萊碾字坊—李潼人間關懷和文學天地》,這本書的一篇篇文章紀錄著李潼眾多好友們眼中、心中的李潼。
《蓬萊碾字坊—李潼人間關懷和文學天地》一書的封面。 |
《蓬萊碾字坊—李潼人間關懷和文學天地》一書的目錄(ㄧ)。 |
《蓬萊碾字坊—李潼人間關懷和文學天地》一書的目錄(二)。 |
《蓬萊碾字坊—李潼人間關懷和文學天地》一書的目錄(三)。 |
◎李潼的創作觀
★什麼都可以寫:不拘一格,挑戰新寫法,把嚴肅的事情寫的有趣。其實,把嚴肅的事情寫的有趣是一件很難的事。
★作品發表後,作者就不存在了,閱讀的空間可以無限寬廣,可以多元解釋。這點頗符合後現代主義的思維。
★作家最重要的,不是過去寫過什麼,而是未來要寫什麼。
李潼的創作觀 |
李潼的手稿 |
李潼的作品:《尋找中央山脈的弟兄》(小魯)和《鞦韆上的鸚鵡》(小兵)。 |
李潼的作品《博士.布都與我》(聯經)。 |
李潼的作品《寂寞夜行車》(民生報)。 |
李潼的作品《龍園的故事》(國語報)。 |
講師陳櫻慧特地為大家準備的小禮物。來自宜蘭縣史館。 |
講師陳櫻慧特地為大家準備的小禮物。來自宜蘭縣史館。 |
李潼的作品:《天鷹翱翔》(聯經) |
李潼的作品:《大聲公》(小魯)和《少年小說創作坊—李潼答客問》(幼獅文化) |
李潼的作品《天鷹翱翔》、《順風耳的新香爐》和《再見天人菊》連續三年獲得洪建全兒童文學創作奬少年小說首獎,奠定了他在台灣文壇的地位。
李潼:但願,自己的人和作品能是一罈酒,一陣和風和一潭湖水,有那般好滋味,那般怡人及那般浩瀚淵博,供自己和旁人享用。
嗨嗨,親愛的幸珍,感謝你的po文,有個部份再請您幫忙更正:
回覆刪除本文倒數第四張照片,那張ppt裡拍攝的場景,應是展場根據"天鷹翱翔"一書設計的場景.而非"魚藤號列車"喔. ^^ 謝謝.
Hi, 櫻慧:謝謝你的指正,今天的演講好精彩,好豐富,謝謝你!
刪除謝謝你,能夠這麼與李潼靠近,我自己也覺得很榮幸! :)
刪除棒透了我的毛細孔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