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我自己

我的相片
Taiwan
蔡幸珍老師是資深閱讀推廣者也是兒童文學作家,著有圖畫書《100隻豬與100隻大野狼》和《東沙的守護神》,譯有《傷心黑洞》和《完美》。她經常上台北廣播電台「幸福生活館」和國立教育廣播電台節目分享故事,也常常到全國各地說演故事和演講,分享書的豐富和美好! 【現任】 台北廣播電台FM93.1 『幸福生活館』節目嘉賓、國立教育廣播電台 『教育好夥伴』節目嘉賓、新北市立圖書館真人圖書、華岡興業基金會故事師資培訓課講師

2011年10月24日 星期一

從《話圖》的五里霧中探出頭來

文:蔡幸珍 2011.10.24

      昨天《話圖》一書中的《版式、設計、主導的視覺物件》收穫很多這章節從書的尺寸、形狀、紙張選擇、文字排列、字體大小、文字和圖像的相對位置關係、加框與否、色彩、色調、明暗度、飽合度、線條、黑白畫、圖案、

『話圖』一書的封面。

      每一個細節都是視覺藝術的一部分看了之後我更是佩服圖畫書作家畫家以及美編,製作一本圖畫書的背後,有那麼多的細節要精心考量,也認同《話圖》一書作者培利.諾德曼所提供一些能有趣並有意義地談論圖畫書的語詞。

       「圖畫書中營造氣氛或情緒的非文字部分是無法拆解的元素,它們不是個別圖畫的一部份,而是一本書的整體基調—像是圖畫(或甚至是圖畫書裡的畫)的尺寸或形狀、藝術家選擇的媒材與風格、質地的緊密度,以及色彩的各項特質等。在我們仔細地探索圖畫,注意到細節的關聯之前,書與圖畫的這些層面,就已經先左右了我們期待。它們暗示著一種整體的情緒或氛圍,掌控我們對這些畫面的理解。」(《話圖》P.97

       接著就一一解構圖畫書的每個細節:
   
      (1)封面:讀者對書的感覺和預期,從看到封面就開始了,這也是為什麼封面如此的重要。

      (2)尺寸大小和板型:

     書的尺寸大小影響了讀者對書的預期和看法。很大或是很小的書,容易和年幼讀者聯想在一起。很大的大書、很大的大圖適合視覺經驗尚未成熟的幼兒。

      很小的書很適合拿在很小的手上。大書給畫家空間展現複雜和精緻,但相對的,為小格式設計的圖印製成大尺寸的圖畫時,可能會出現缺點。

     橫式的書畫家可以對背景有更多的描繪直式的書則強調角色的動作、表情。

      (3)紙張:書使用光澤的紙張讓色彩帶有明亮的清晰感但給人距離感。質地較粗糙的紙張,則像在邀請我們觸摸,藉此營造參與感。

      (4)封面的圖像:封面的圖像可能未曾出現在整本書中,是畫家試圖以封面來呈現整本書的整體故事的本質。封面的圖像也可能是複製故事中的高潮。
  
      (5)框:文字加框,有些圖畫書左頁文字,右頁圖,將文字加上華麗的框是為了多一些視覺重量,平衡跨頁的兩邊圖加框,暗示著疏離和客觀性。加框也有是白色背景的框,還是華麗的框,或是簡單的線條框,都給讀者不同的感受。
      
      「根據威廉.莫比斯(William Moebius)的說法:『加框的插畫提供有限的空間,觀看自身以外的世界;不加框的插畫形成完整的經驗,觀看的是自身所處的世界。』」(《話圖》P.109

     (6)文字也是視覺圖案的一部分:

     字體大小預設了讀者的年紀。有時字體的大小也暗示音量。

     文字提供視覺重量。

      圖文相對位置的安排,也會影響閱讀的順序。柏柯的《白雪公主》,圖畫和文字各自獨立,在不同的跨頁交錯出現,讓讀者有圖像和文字形成二個獨立的故事的感覺。

      巴頓的《小房子》,文字和圖畫緊密結合,語言成為視覺記號,實際融入場景之中。在通往小房子的文字成為路上的小石子或是臺階,圖畫引進文字作為角色或風景的一部分。

      插畫的透視特質,讓書的設計有所不同:畫家要注意如何調和文字的平板和圖畫書深度。有些圖畫書,文字有時出現在一張白紙上,彷彿貼在圖畫上面,不然,就像是在圖畫上剪了個洞,文字出現在圖畫的後方,這二者都大大地減落了圖畫書的現實的感覺。畫家必須認真設計,將視覺焦點巧妙轉移文字框。

      看到這裡,我想到圖畫書的畫家作畫時,必須把文字以及文字的大小、排列或是在圖畫的位置列入考量,而不僅是留白或是挖文字框處理。

     (7)色彩:

      「色彩的約定俗成意涵有二類:一類像是紅燈代表停,這存粹是讀短的文化專有的,另一類則是連結著特定色彩和情感。」《話圖》P.117)文化專有的符碼對於圖畫物件賦予重量和意義而影響圖畫書氛圍的是色彩以及它所喚起的情感意涵。許多插畫家在同一本書的不同圖畫中變化主色,以便傳達故事不同部分的不同氛圍。

      心理學家班傑明.萊特和李.雷恩瓦特研究顯示「相較於色調,明暗度及飽和度更能夠決定歡樂的氣氛;華麗的程度則幾乎取決於飽和度;力量感來自於顏色的暗度;優雅仰賴飽和度及色調,因此藍色特別優雅;平靜來自於藍色相對的暗度。在他們探索的色彩特質中,唯有溫暖似乎完全來自色調,特別是紅色。」(《話圖》P.124

      心理學家的研究結果,你同意還是不同意?色彩喚起的情感反應或許人人不同,不過,倒是可以多多閱讀圖畫以及圖畫書,閱讀時,也仔細看看圖畫中的色彩、飽和度、明暗是不是真的會引起華麗感、力量感、優雅、恐懼、神祕等等不同的氛圍?

『話圖』一書的封底。


      我覺得《話圖》的確是一本很值得閱讀的圖畫書的理論工具書。圖畫書不是文字書也不是純藝術,是一種圖和文巧妙結合的藝術。圖影響文,文影響圖,相互連動。

      看培利.諾德曼旁徵博引,時而以學術研究佐證,時而以圖畫書舉例,時而提出自己的見解,真是精彩。看培利.諾德曼像庖丁解牛般的解構圖畫書,真是有趣!

      《話圖》的中譯本剛剛出版時,我就買了,閱讀《話圖》一書時,讓我感到許多的挫折,頭腦打結。這裡不懂,那裡不通,有時彷彿走入五里霧中,或是迷宮花園裡。

      當時,我最喜歡的《話圖》的部分,是楊茂秀老師的序《繪本大地的地圖和指南針》以及黃惠雅老師的審定序、黃孟嬌和嚴淑女的譯者序。

      黃惠雅老師的審定序中提到「除了主觀回應繪本,我們是否可以客觀地談論繪本?繪本是否還有作者、繪本藝術家、與讀者三者之間共動約定的認知符碼?諾德曼這本書解決我的問題,給了我許許多多的啟發。」和「是一部繪本的符號學,是一種發現繪本意義,或發現繪本如何表陳意義的方法和過程。」以及黃夢嬌老師用「開天眼」來形容《話圖》這本書,我知道《話圖》這本書對於圖畫書界一定有著重大的意義,我也期待自己從閱讀《話圖》之中得著啟發。

     一年之後,或許是我累積的圖畫書經驗更豐富了,我竟然可以流暢地閱讀《話圖》的《版式、設計、主導的視覺物件》,並且可以享受和認同,真是開心!

     最後,我和大家分享楊茂秀老師對圖畫書的看法,期待大家喜歡圖畫書,從圖畫書中走出自己的一條路。

    「我常常說繪本像是大地:圖是大地的風景,而文是大地上的路。圖或風景,會拉你,拉住你,彷彿不斷輕聲提醒你:『慢慢走,好好欣賞,不要急。急躁並不好,再看我一眼,不要急著翻頁。』

       而文是路,路與文彷彿會呼喚你:『快往前走,前面還有許多精彩的東西,翻頁,讀下去。』

      會旅遊的人,知道好風景百看不厭,而且,每次觀賞,看到的,領會到的都不同,圖的觀賞也是這般,而路有兩種,一種是前人造好的路,讓你方便走,在繪本裡就是作者明白寫下的文字,讓你方便閱讀。而另一種路,在大地上原本沒有,沒有路,還要走,就得用自己的腳走出來。」(出自《話圖》一書楊茂秀老師的序《繪本大地的地圖與指北針》)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