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我自己

我的相片
Taiwan
我的身份很多元: (1) 新樹幼兒圖書館 館長 (2) 文化大學推廣教育部的講師 (3) 圖畫書《100隻豬與100隻大野狼》的文字作者 (4) 民視『快樂故事屋』節目嘉賓 (5) 台北廣播電台FM93.1 『幸福生活館』節目嘉賓 (6) 國立教育廣播電台 『教育好夥伴』節目嘉賓 (7) 新北市書香文化推廣協會第十屆、第十一屆理事長 (8) 《書香季刊》總編輯 (9) 中華民國圖書館學會第54屆書香社會推動委員會委員 (10) 新北市立圖書館真人圖書 (11) 新北市圖書館選書小組委員 (12) 2017年文化部「線上主題書展——知識讀想1+N」 策展人 (13) 火金姑讀書會會長 (14) 櫻花草青少年小說讀書會會長 ◎歡迎來 FB 找我! Facebook: 蔡幸珍

2011年9月30日 星期五

你們要給人,就必有給你們的

文:蔡幸珍 2011.9.30

乃誠和乃嘉的創作作品。

     「你們要給人,就必有給你們的,並且用十足的升斗,連搖待按,上尖下流的倒在你們懷裡;因為你們用什麼量器量給人,也必用什麼量器量給你們。」(路加 6:38)

因緣際會,走入圖畫書這領域,我深深喜愛、沈醉在其中,也慢慢的有機會到處去分享圖畫書。在準備說故事、說故事之中、說故事之後,我深深體會到聖經上說的「你們要給人,就必有給你們的。」

怎麼說呢?

每次擔任小魯姊姊要去說故事之前,我總會好好準備,想想要怎麼去詮釋圖畫書?甚至同一本圖畫書在不同的場合裡,面對不同的觀眾群,要如何去呈現、要如何和小朋友互動?

乃誠幫忙製作教具

準備的過程中,我家的小孩子常常主動幫忙,或是幫忙製作教具,或是幫忙想點子。而說故事的過程,偶爾,我家的小朋友也會到現場聽故事,或是當助教,幫忙發教具、收教具等等。


說故事之後,現場的活動在我家中發酵,我家的小朋友就會繼續發想、創作。

9月份小魯出版社推出新書《原來數字可以這樣玩啊!》,我陸續在不同的場合分享這本圖畫書。

在新莊榮富國小203班。請看紀錄。
在民權何嘉仁。 請看紀錄。
在雙和誠品書店。請看紀錄。
在三重何嘉仁書店。請看紀錄。

地點不同,小朋友的數學概念和程度也不同,即便是同個場合,小朋友的年齡落差也很大。因此,我很用心去準備,希望可以同時讓大朋友和小朋友盡興、盡情融入圖畫書所構築的數學世界裡。分別看看不同場合的活動紀錄,你會發現各場次的活動內容,不盡相同。

《原來數字可以這樣玩啊!》裡頭有許多的問句,要讓小朋友加加減減,算一算,很適合拿來和現場的小朋友一問一答,為了獎勵這些小朋友,我家的乃誠特別自製了許多的貼紙,送給現場的小朋友。


桌面上的這些貼紙是乃誠製作的。


說故事之前,曾有別的小魯姐姐反應,現場的小朋友連『公車原本有7個乘客,這一站有2個人下車,3 個人上車,這樣一來,公車載了幾個人呢?』這樣的問題也不會時,當下,我決定要讓這樣抽象的數學問題,變得很生活、很具體。(我知道我們大人一定覺得這樣的數學問題超簡單的!)

於是我和乃誠乃嘉商借他們的動物玩具和布偶娃娃,以及圍棋、象棋、6形6色教具等等,讓圖畫書中一題又一題的抽象數學問題,變成是可看見的、可現場數一數個數的具體又可愛的動物玩偶等等。

數學不只是數字的加加減減,還包含邏輯、空間、時間等等。在三重何嘉仁書局時,我透過6形6色教具,讓小朋友來玩空間創作。不僅現場小朋友玩的過癮,回到家來,乃誠乃嘉也繼續創作、繼續玩6形6色教具。


乃嘉回家後的作品。白色菱形是成群的蜜蜂飛往蜂窩。成群的蜜蜂的右邊是大大的太陽。蜂窩掛在樹上。
樹上有一隻貓頭鷹。樹的另一邊有美國水牛(黃色的頭,紅藍二色的牛角)和花豹(黃色的頭有綠色的眼睛那隻動物)。

而橘色的土丘是螞蟻窩。
三角形的黃色透明塑膠片是乃嘉的簽名。


要收玩具囉!乃嘉把玩具聚攏在一起。看起來像不像一隻大母雞啊!

乃誠創作這整整齊齊有對稱造型的作品,中間最華麗的部分是大樹,旁邊一棵棵的是花,而地平線上的綠色三角形是小草,這整個作品(大樹、花、小草)是承載在一艘紅色大船上。一開始,乃誠創作大樹時,乃嘉走進一看說:你在拼孔雀嗎?仔細一看,還真的像孔雀呢?

乃嘉和乃誠的作品。左上角是乃嘉的作品:風箏。
乃嘉:鉛筆排成一圈的是太陽。


《原來數字可以這樣玩啊!》這本圖畫書讓圖畫書不只是圖畫書。圖畫書是個素材,爸媽可以好好運用圖畫書為素材,玩圖畫書,去拉近親子關係,化無形為有形,借用書中的數學題化為好玩的遊戲來提升小朋友的數學力、創造力和想像力。

我也藉由一次又一次的小魯姊姊說故事的活動,和我家的孩子一起動動手、動動腦,一起來服務大家,也享受大家熱情的回饋和溫暖。在一次又一次的說故事活動中,我感受到「你們要給人,就必有給你們的,並且用十足的升斗,連搖待按,上尖下流的倒在你們懷裡;因為你們用什麼量器量給人,也必用什麼量器量給你們。」,我感受到我自己一次比一次更進步,我也看到我的小孩收穫滿滿,一次比一次更長大、成熟。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