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幸珍 2010.8.1
一開始上課,楊茂秀教授讓大家共讀一則他改寫的非洲故事『石兔子』。故事大概是這樣子的。動物國發生乾旱,到處都是乾泥巴,只剩下一處有出口水,水量也非常小。獅子思考這問題,並叫動物們一起來商量。
「唯一能做的是我們必須輪流喝水。」牠說「要是每一位動物一天只喝一次水,水口的水會夠我們喝到雨季來臨。」
動物們全點頭贊同獅子的智慧,決定照牠的決定做,連兔子也同意。
日子一天天過,這計畫實施的很好。害羞一點的動物會在清晨去喝水,其他的動物,陸續會來喝水,喝夠一天的需要量。獅子自己,度量大,需要很多水,也只大口喝幾口,就舉步離開。
兔子心裡想,為什麼牠必須說到做到,非保持承諾不可?有一天,兔子不只喝幾口水,還縱身跳到水裡洗澡、游泳,把自己洗的乾乾淨淨,不過,水倒是變髒了,這下,不得了了,天一亮,若是被獅子發現準會生氣。於是,兔子拿些污泥,偷偷摸摸進到野狗家,野狗正呼呼大睡,兔子把野狗的四腳掌塗上污泥才離開。
獅子發現水髒,果然非常生氣,牠一個一個問,到底怎麼回事。問到兔子時,兔子說牠看到野狗偷喝水,而且跳進去游泳。獅子說「你有什麼證據?」兔子說「你去看他的腳會發現證據。」
獅子立刻到野狗家,當牠看見野狗腳上的污泥,牠開口怒吼,問野狗為什麼做出這麼自私的行為。野狗說「我不明白你在說什麼。」獅子火上加油,怒不可遏,跳起來撲向野狗,一掌擊斃牠。
事後,兔子輕鬆地離開現場。得意的牠一邊哼著歌『最最聰明是兔子,最最笨蛋是獅子,最最倒楣是野狗,最最倒楣是野狗。倒楣、倒楣、最倒楣』。不過,卻被獅子聽得一清二楚,這下子,獅子才發現原來都是兔子闖的禍,獅子急追兔子,想要抓住牠,兔子死命跑,逃到無路可逃的谷地,兔子只好把自己變成一顆石頭,而一路追趕的獅子,突然看不見兔子,愣了一下,隨即撿起身邊的石頭,奮力地把石頭拋向遠處,石頭飄過谷地,降落在對岸的草地時,兔子又變回原形,還一邊大聲地嘲笑獅子。獅子終於明白,有些狡詐之徒,你永遠不要相信。
共讀完之後,楊老師問大家「你會把這故事怎麼變成你的故事?」當我還在思索這問題時,依先回答,她會讓孩子來演這故事。這故事中有歌、有動作、有不同的角色個性,是個很適合表演的故事。我是想繼續發展故事,讓孩子們繼續去編故事。譬如:遇到乾旱問題時,可以怎麼去解決?兔子還會回到原來的生活圈嗎?如果會,牠要怎麼讓大家接受牠?獅子把野狗打死了,怎麼辦?也想和孩子討論法律方面的議題。例如:遊戲規則該怎麼制定?獅子訂的規則符合公平嗎?小的動物的水少,大的動物喝的水多,這樣公平嗎?獅子沒有讓野狗充分辯解,一掌擊斃牠,這樣公平嗎?大家該怎麼處置獅子呢?兔子呢?大家對兔子的行為又該怎麼處理?蘭也回應,她會想讓孩子繼續去編故事,關於承諾或是開溜的故事,繼續發展下去。
曄回應她一開頭就注意到標題是『石兔子』,可是文章好像沒有出現石兔子,感覺被騙。她說到《哲學教室》的翻譯本好像原本也是有標題,後來又把標題去掉,好像標題會引導讀者特別去注意某些主題。
依又說對啊,看到標題是『石兔子』會讓她聯想到『石猴子』的故事。我則回應,我看到兔子變成石頭那一段,會想到威廉史塔克的《驢小弟變石頭》的繪本,我想兔子怎麼沒想到把獅子變成石頭就好,自己就不會被獅子追殺了。還有兔子的法力,到底有多厲害呢?牠能不能變出水泉呢?
依又說對啊,看到標題是『石兔子』會讓她聯想到『石猴子』的故事。我則回應,我看到兔子變成石頭那一段,會想到威廉史塔克的《驢小弟變石頭》的繪本,我想兔子怎麼沒想到把獅子變成石頭就好,自己就不會被獅子追殺了。還有兔子的法力,到底有多厲害呢?牠能不能變出水泉呢?
鳳說這故事會讓她想到環保議題,她會帶孩子一起關注環境問題。姿則提到規則的制定和遵守的問題。她說,獅子為什麼可以招聚動物們,主導遊戲規則的制定?獅子是獨裁的嗎?規則制定後,就一定要遵守嗎?楊老師問招聚眾人在一起開會就是獨裁嗎?我說招聚眾人不算獨裁,只是文章中沒有紀錄其他動物的發言,直接就是獅子宣布一個辦法,而且獅子用唯一的辦法這樣的字眼,沒有給動物思考的空間和討論的空間,若是,這規則是共同討論出來的,或許,獅子不會給人獨裁的印象。有人用『專制民主』形容獅子,因為表面上獅子招聚眾動物商討對策,實際上是獅子制定遊戲規則要大家遵守。
另外,我覺得獅子不分青紅皂白,誤信兔子的話和證據,誤殺了野兔,是誰賦予獅子執法的權利?其實,獅子看似有智慧,牠要求兔子提出『證據』,可是牠卻沒真正去思考證據的可靠性,如果野狗真的跳進去洗澡,牠的腳上還會留下污泥嗎?牠也沒真正去驗證證人的可靠性?不過,我自己在生活中,倒是常出現像獅子這樣的行為,當二個兒子爭吵打架時,我總是分不清楚何者說的是真的?誰說的又是假的?有時候,很容易在怒氣下誤判。不過,又是誰賦予我要做兒子爭吵時的審判者的權利呢?獅子誤判犯錯,牠又該承擔什麼樣的刑罰呢?
芬則說這故事很可以反應真實的生活。這樣不按牌理出牌的小朋友或是大人很多。若是她來帶小孩,她會讓小孩選擇他們想要飾演的角色,請他們說說角色的特點,演一遍。演完之後,在分享與討論。然後,有時間的話,再演一遍,不過,這時,小朋友可以換新的角色,請他們說說為什麼要換角色。再有時間的話,她會請小朋友改編這故事。
有人提到對於這樣的共讀,她有一些問題。今天的共讀方式是自由讀,有一人先讀,讀到想停就停,接下來,想讀的人,就接著讀,讀到想停就停。這樣讀完整篇文章。她覺得這樣讀完一遍,她還是不懂文章在說什麼,她需要自己安靜地看完一遍,才能瞭解『What happened』,她想,當她在帶領孩子共讀時,是不是也會有小朋友有同樣的問題,所以共讀完,她會先帶孩子Review一遍故事,讓孩子瞭解『What happened』,然後在進行提問。她說會不會有時候人們問的太快了,還沒有完全瞭解事情的細節,就一直提問?楊老師反問要全盤瞭解,才能問問題嗎?這二個說法,好像都有道理。有時候不清不楚的地方,經過提問,可以更清楚,有時候,需要再多花時間,先去了解『What happened』,先去瞭解能掌握的『已知條件』,再去問問題,可以問的更深入。
其實,在讀完故事,我也覺得故事好像有一些細節沒交代清楚,很想要再去了解。例如:兔子的法力,要底有多強?可是,又覺得正因為一些細節的不清楚與曖昧,好像留了許多的討論空間和想像空間。這故事好像是一顆樹,是活著的樹,有許多的芽孢,可以再生出葉子、開花和往地下扎更深更廣的根。現在,我反而覺得不一定要拿一個完整的故事,或是很有深度,千錘百鍊的經典故事,才能與孩子共同討論,無論是好的故事,不好的故事,完整的故事,殘缺不全的故事,重要的事是和孩子一起討論,一起編出屬於我們的故事。故事只是媒介、是引子、是個開始,重要的是用有趣的方式和態度,一起去探索。探索的過程是有趣的。我發現我喜歡用這樣的方式來討論故事,原本一個故事,好像是一個很平面的故事,可是經過大家從不同的點切入去分享這故事,好像整個故事變得很立體,我想這也是楊茂秀老師要我們經驗的合作思考。
第一節下課前,楊老師鼓勵大家或是收集故事或是創造故事,反正,隨身攜帶著40 ~200個故事,時時都可以拿出來和大朋友、小朋友分享與討論。
第二節課是曄老師帶領大家一起探索《哲學教室第五章》,這文章寫的是馬良駿在抱怨學校很無趣,他的姊姊糾正他,只是部份無趣,部份課程還是很有趣的,馬良駿說若是能讓小孩來辦學校,該有多好,他姊姊反駁你敢讓小孩開盲腸和拔牙嗎?馬良駿說他希望有一種學校小孩想上課就上課,不想上課就不用上課。還有學校像博物館,什麼都有,科學課和科幻電影那麼有趣。他們討論到學校該由什麼人辦,還有學校最重要的是教小孩回答問題、學習解決問題還是問問題。還有一些小故事是他們的一些行為受到學校警衛的口頭警告,有人很生氣,口中碎碎唸,有人則說警衛只是在盡責,扮演自己的角色,不代表警衛自己。
共讀完,大家的提問如下:
Q1:自己想的就不可能成為事實嗎?(鳳)
Q2:老師一定要把課搞得很有趣嗎?(潔)
Q3:有趣是事情本身有趣?還是我們去瞭解它的過程有趣?(蘭)
Q4:走到哪一步才算下結論?需要下結論嗎?(月)
Q5:是事情本身有趣?還是我們讓事情變得有趣?(君)
Q6:學校是用來做什麼的?(姿)
Q7:馬寧琴為什麼一直要『扭曲』馬良駿的話?(玲)
Q8:是因為我們對事情感到興趣才讓它變得有趣的嗎?(慧)
Q9:所謂有趣是什麼?(足)
Q10:如果說讓小孩來辦學校,會是什麼情況?(芳)
Q11:有所謂的『專家』這回事嗎?(真)
Q12:人說的話會因為他的『頭銜』而變嗎?如果一個人有多個頭銜時,他可以說我今天是用某個頭銜說話嗎?(珍)
Q13:如果工作就像擔任角色一樣,那就不能代表自己了嗎?(伊)
Q14:換個『頭銜』就會換個腦袋嗎?(珍)
Q15:換個角色就會換個腦袋嗎?(伊)
曄先用筆把『有趣』、『頭銜』、『角色』、『學校』圈出來,大約花了二分鐘,我們看得出來,她正在對問題做分類,看起來,今天的提問有『有趣』的分類、『頭銜、角色』分類和『學校』分類,以及單一的問題。曄原本覺得『有趣』的問題好像比較多,原先曄詢問是不是從『有趣』開始討論,不過姿倒是先回應了『頭銜』的問題。她覺得『頭銜』不能代表她自己。譬如:如果是她自己,她希望師培課可以讓學員免費參加,但是,她的『頭銜』的立場不能這麼作,所以『頭銜』不能代表自己。我說『頭銜』不全然不能代表自己。因為今天是姿做這份工作,還是蘭來作同樣這份工作,其實會不太一樣,雖然是同一個『頭銜』,但是會有不同的詮釋和不同的作風,所以『頭銜』也代表某一部分的自己。我比較有興趣的事是多個『頭銜』的部份,到底有多個『頭銜』的人,真的可以在說話時,去表達他是用某個『頭銜』說話,用某種立場說話,可以切割地這麼乾淨和清楚嗎?
剛好潔是幼稚園老師,她的兒子又在同一個幼稚園上學,所以她身兼二個頭銜,一是老師,一是家長。她說她的小孩在的班上,別人覺得她最疼她的小孩,可是她認為她分的清楚界限,在學校,她是孩子的老師,在家裡,她是孩子的媽媽。開校務會議時,有時她會以老師身分發言,有時,她會清楚表達她作為一個家長,她會怎麼看待這件事的立場,只是當她以家長身分說完她的考量點之後,她會回復老師立場,尊重園長的決定。
有人說多年不見的好友約吃飯,原本是相見歡,一起憶當年、話當年,可是當保險單拿出來之後,突然,心理就覺得尷尬和不舒服,這是多個頭銜時,怎麼使用頭銜的策略問題。是一開始就表明為保險之事而來,還是酒醉飯飽之後,才說業績不好需要朋友的幫忙?
月說當初她是幼稚園的創辦人之一、幼稚園的老師也是家長,也是孩子的媽媽,父母的女兒,先生的妻子,多重身分,她覺得遇到角色衝突時,她會先以多重身分進行個人內在的協商和思考,等到內在的協商和思考完成之後,做決定,所以,她覺得多重角色是個好處,她可以多方面去思考,不過,這決定也代表多個角色多個頭銜的決定,而不是某一個單一頭銜的決定。
不過,有人認為自己能將多個角色扮演好,可是有人覺得那可能是單方面的思考,個人的感覺,也許她自覺把老師和家長的身分分的很清楚,可是別人卻不以為然,認為分得不清不楚。
討論期間,楊老師有提醒曄要適時地切斷,以及邀請其他的人發言,造成討論的多元,不過,曄說她雖然這樣想,可適當場的討論很踴躍,她不好意思打斷。下課後,有人說,她想討論專家那一題,不過沒能討論到。我自己則是想到不知道怎麼去帶領討論『有趣』這些題組。
不過,我倒是想回答鳳提出的『自己想的就不可能成為事實嗎?』這一題。我覺得至少有五種可能。一是神說是就是,命立就立。神一說話,立刻就成了。所以,自己想的有可能成為事實。二是基督徒可以藉著禱告向神祈求,或許神就成就,應允他的禱告,所以,自己想的有可能成為事實。三是自己想的是一個目標,例如想要成為一位繪本作家,認真去寫故事,畫故事,也許有一天就真的成為繪本作家。四是縱使自己想的還未成為事實,但是心中存有美好的夢想和盼望,也是開心的一件事,即便沒成就,想好事、想美事、想開心的事,也是好的。五是有些事真的想想就好,不成就、不成為事實也許比較好。六是有些事真的一輩子有些人只能用想的。譬如:中樂透、嫁入皇室、成為世界首富等等。
這是兒童哲學師培課第一次由同學擔任討論帶領人。下課後,楊老師有針對下一堂課的同學,進行coaching。我也在一旁旁聽。
我想我對探索團體帶領人的任務的認識是(1)要適時地『斷』和『連』:若是同一主題討論太久,多人顯得疲憊無趣,就要斷。連是連接到別的主題。(2)掌握時間:共讀時間要控制在7分鐘到10分鐘,提問時間要控制在15分鐘之內,整個探索時間要控制在60分鐘之內。(3)邀請發言,特別注意一直沒講話的,或是想發言的人,給與他們機會發言,讓討論的論點更多元。(4)不要自己回答問題,要像打排球一樣,做球給別人發言。
我把『石兔子』當床前故事,講給大兒子乃誠聽,因為我們講故事的方式是插嘴法,常常兒子有什麼意見、想法,就會加進去,所以大體故事結構是雷同,但是加了許多的分枝。關於『石兔子』的故事,我說是發生在動物農莊,所以除了兔子、獅子、野狗之外,我陳述了幾種動物,大象、猴子、羊、牛之類的,我說你想的到的都住在這農莊裡,乃誠就問土星也住在這裡嗎?喔喔!很抱歉!土星沒住這。(我心想,乃誠腦筋動的真快!他要挑戰我的語病:你想的到的都住在這農莊裡。)乃誠又問:黑暗怪獸也住在這裡嗎?是的,這裡也有黑暗怪獸。另外,我個人認為獅子一掌把野狗擊斃,太殘忍了,所以野狗只被獅子咬傷,並且被關起來。講完之後,乃誠希望兔子能回到動物農莊,所以,我說兔子就回到農莊跟大家道歉,大家也原諒牠了。
講完之後,乃誠一直問然後呢?然後呢?所以我只好一直加劇情,我說,這樣限水的日子,每隻動物都覺得很辛苦,是不是有其他的辦法。猴子就說,去找黑暗怪獸,據說黑暗怪獸有神奇的魔法,或許牠會有辦法。於是,大夥前去找黑暗怪獸,黑暗怪獸說你們怎麼這麼久才想到我,我等你們好久了。你們需要什麼?牠們說,我們需要水,最好是有水泉。黑暗怪獸說:只要你們準備一顆芭樂、二顆芒果、三串葡萄、四根香蕉、五個蓮霧、六個水蜜桃、七顆番茄、八顆龍眼、九個蘋果、十個楊桃,往風之谷一丟,那兒就會冒出水泉,於是,大家急忙去準備水果,把黑暗怪獸所吩咐的水果備齊,往風之谷一丟,果然,就有清涼的水泉噴出來,動物們開開心心,從此不必限水啦!大家開心地跳到水池裡游泳、洗澡、玩水,好開心!
乃誠又一直問然後呢?然後呢?野狗呢?我說大家把野狗抬到黑暗怪獸那裡,希望它可以醫治野狗,黑暗怪獸說沒問題,只要10支冰淇淋、10 個布丁、10 罐汽水,往風之谷一丟,野狗就能的醫治,大家趕緊去買10支冰淇淋、10 個布丁、10 罐汽水,往風之谷丟去,果然野狗的傷就好了。乃誠很疑惑,為什麼10支冰淇淋,還有前面的一堆水果可以有這麼神奇的效果,到底是怎麼回事?我說,其實,不是這些食物的法力,黑暗怪獸是可以變形的,當大家把水果、冰淇淋往風之谷丟去時,黑暗怪獸就溜下去吃個痛快,由於風之谷很深,動物們只看到一片漆黑,根本不知道黑暗怪獸在風之谷下面的谷地大吃特吃,其實,是因為黑暗怪獸有魔法石,是魔法石讓大家的願望成真的,可是黑暗怪獸不想讓動物們知道它有魔法石,不然,被偷走怎麼辦?如果,動物們提出什麼願望,黑暗怪獸就會把它想吃的食物,變成是咒語的一部份,然後要求動物們,按著咒語去準備食物。乃誠實在很喜歡黑暗怪獸和魔法石的部份,而且,乃誠真是一個好人,他不希望大家排擠兔子,他希望大家可以原諒這隻兔子,即便兔子騙了大家一次、二次、十次。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