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我自己

我的相片
Taiwan
蔡幸珍老師是資深閱讀推廣者也是兒童文學作家,著有圖畫書《100隻豬與100隻大野狼》和《東沙的守護神》,譯有《傷心黑洞》和《完美》。她經常上台北廣播電台「幸福生活館」和國立教育廣播電台節目分享故事,也常常到全國各地說演故事和演講,分享書的豐富和美好! 【現任】 台北廣播電台FM93.1 『幸福生活館』節目嘉賓、國立教育廣播電台 『教育好夥伴』節目嘉賓、新北市立圖書館真人圖書、華岡興業基金會故事師資培訓課講師

2010年5月25日 星期二

『台灣.童書.文字.思考.塑造』

『台灣.童書.文字.思考.塑造』
講員:幸佳慧
整理:蔡幸珍 , 2010/5/19


這是一場由社團法人台灣兒童閱讀學會舉辦的講座。主題是『 台灣.童書.文字.思考.塑造 』。主講人是幸佳慧。她先自我介紹,講了一些台灣的時事以及對她的人生的影響。她曾經是童書記者,訪問過許多的台灣繪本作家。她對繪本有些看法也有些疑問,帶著這些疑問,她飄洋過海留學英國去找尋答案。




自我介紹完後,很快地,幸佳慧切到『翻譯』的問題。她舉了許多的例子,包括大衛麥基的許多作品和約翰伯寧罕的作品。她先列出數段原文,請現場的聽眾當場翻譯,然後,再秀出中文譯本的譯法,請聽眾提出原文和中文譯本翻譯上的落差。



在這些例子裡,呈現的是譯者把一些隱晦的事明說出來了,甚至,直接推測故事發展,把原文中沒有而在圖畫中有的,以文字說明。她認為這剝奪了讀者推理的樂趣和小看了讀者的閱讀能力。這部份,我同意幸佳慧的說法,不過,當場,我提問如果她覺得翻的不好,那麼那些例子應該怎麼翻譯會比較好呢?因為我覺得有些譯法雖然與原文有所差異,但是有時直接按照原文直譯,並不會比較通順,反而很繞口,例如: “She makes a dot but NOT paints a dot.” 。中文譯本是翻譯成“她用留白的方式畫了一個點”。


幸佳慧說到她的博士指導教授也曾問過她這個問題,但是,她當場並沒有針對這些原文段落提出她的翻譯文。另外她也提及『約瑟夫的院子』這本中譯本,原文只用了plant,但是中譯本卻是出現『樹苗』、『小樹』、『大樹』的譯文。可是若是整本都是『植物』,會是比較好的翻譯嗎?因為,是片斷片斷去分析原文和譯文的差異,所以在場的聽眾真正體會到中譯本並沒有原汁原味按照原文翻譯,而且中文多加一些文字。例如『冬冬,等一下』中的原文“ Not Now, Bernerd”,譯文是『冬冬,等一下 ,我現在沒空。』,原文並沒有“我現在沒空”。


此時,有聽眾提出會不會是英文和中文生活習慣用語的差異。有媽媽覺得她不會用“不是現在”的說話方式,而是常說『等一下』。幸佳慧問到“Not Now”和“等一下 ,我現在沒空”,我認為“Not Now”,只有二個字,語氣比較硬,而“等一下 ,我現在沒空,比較多字,語氣相對沒有那麼硬。


簡言之,幸佳慧覺得有些中文譯本有翻譯上語意層次減少的問題,有隱喻被直接寫出的問題,以及譯者幫讀者直接推論的問題等等,是往後的翻譯上可以更多注意的部份。不過,因為幸佳慧並沒有針對她提出的例證,舉出她的譯文,因此,無法做更進一步的討論。


我個人認為翻譯也有文句通順還有前後文以及行銷上的考慮,特別是書名,例如:“寶兒—穿背心的野鴨”,原文是“Borka: The Adventures of a Goose with No Features”,我想,若是直譯的話,不曉得市場接受度如何。所以,我個人認為只提出中文譯文和原文的差異是不夠的,若是能進一步提出新的翻譯文,就能比較翻譯的高下!





另外,幸佳慧也提出一個論點,她認為目前的編輯人員女性居多,好像把編輯和女性劃上等號,編輯是女生的工作,翻譯是女生的工作。她認為這樣會有許多的問題,應該有更多的男性加入編輯的工作。她也認為有些女性翻譯員在翻譯『髒話』或是比較強烈的語句時,會有問題。


在她的論文中,針對男性翻譯者和女性翻譯者的翻譯有更進一步的研究和說明。 她舉例說明『公主和妖精』這本書,有女性翻譯者翻譯成書,也另有一版本是由男性翻譯者翻譯。女性譯者譯寫的書主角是女性,男性譯者卻把原文中被女主角救的男性次要角色寫成了男主角,去救了女主角,完全與原文不合。 


她說翻譯者編輯者女性居多,會造成圖書作品偏向女性化,有些日本人甚至認為男性讀了太多的女性編輯翻譯作品,會失去勇氣和冒險,或是以前軍國主義的思維,國力會變弱, 礙於時間的關係,幸佳慧在這部份的論述並不完整關於這樣的論述,我是強烈質疑這樣的推論過程。 不過,我倒是覺得編輯人員多一些男性加入的話,會有更多元的聲音和觀點吧。另外,過去她的思維是排除政治的,她主張凡事不要泛政治化,但是目前的她卻是認為生活、文學、語言、文字處處都是受到政經和政治的影響,不僅如此,也是受到集體意識的影響。



中場休息之後,幸佳慧也希望聽眾能提出一些觀點或是回應。有人提出在閱讀之後,應該加上集體的討論,而且這樣的討論課程應該是要被設計的,透過討論,孩子可以訓練思考。


我則提出這樣的討論活動是可以的,但是,不一定要納入教育體制。有些事情一納入教育體制之後,很容易發生質變。例如:推廣閱讀,很容易變成學生一味追求看了幾本書,追求閱讀的量,而不是閱讀的品質。畢竟『量化』是比較容易度量的。我又舉例,幼稚園推動親子閱讀,原本是美意,但是除了親子共讀之外,要孩子畫圖然後要求父母把孩子的圖的想法用文字紀錄下來,這些原本都是好意,但是父母另有想法,一變成功課,就成了父母的壓力。


我認為閱讀最根本的還是從書中得到樂趣,加上一大堆的增進思考力,獲取知識,增加中文能力,增進生命品格等等其他的功能性的考量或是要求,有時反而會失去閱讀本身的樂趣。


8 則留言:

  1. 網誌管理員已經移除這則留言。

    回覆刪除
  2. 幸珍

    謝謝你的筆記,並且還來分享給我。你真是個用心的閱讀人。本文我剛剛讀了,我得誠實說,就我個人閱讀的感受,筆記不少地方,你誤解我的意思了,或者說,你並沒有瞭解我真正要探討的重點所在。

    例如你說「所以,我個人認為只提出中文譯文和原文的差異是不夠的,若是能進一步提出新的翻譯文,就能比較翻譯的高下!」 我的演講用意就是希望提供一些「基礎問題點」讓成人聽者自己回去進行思考發酵批判,而不是「直接給答案判準然後讓大家被動接受」(這現象就是我要批評台灣童書,大人給小孩態度上的問題啊!)所以你如果能回想的話,我當場一直鼓勵大家提建議跟進行思考,連聽著提出的建議我都會再問大家意見如何,一起討論。而不是我直接給答案,不是嗎?

    當然,這種問題也有可能是因為我表達的不夠詳實清楚所造成的。畢竟一個演講,如果一個概念一直重複演繹,為了要讓所有人不誤解,那,對有些人來說又太冗長浪費時間跟沒有內含了。所以我也可以理解這樣的兩難與無法周全的結果。

    「關於這樣的論述,我是強烈質疑這樣的推論過程」我在訊息簡短回應過了。我還記得你在會場提到「閱讀就是要樂趣啊!為何要....」,應該是針對「我則提出這樣的討論活動是可以的,但是,不一定要納入教育體制」上下文來的。 因為你強烈主張閱讀就是樂趣這件事,會後我們工作人員聚餐時有繼續討論,所以印象深刻。事實上,對於我們這群推行閱讀思考的工作者跟研究者而言,只把閱讀當樂趣的教養者,正是我們第一線要遇到也要處理的障礙。我只能重複說,不,閱讀在樂趣之後,還有更重要的事情要面對......而那跟「教育體系」在思考上是絕對不能分開的。換個方式說,你有沒有想過當你說「一納入教育體制之後,很容易發生質變」這樣的想法時,基本上這句話的結構已經是本末倒置的思考模式了,它在理解現況是可以拿來參考的,可是在面對問題跟解決覺問題上,卻是相當有問題且站不住腳的。而,這樣的說法,並不是我說了才算,是很多各國單位實例與學者說法可以佐證的。


    就此簡單回應。
    佳慧

    回覆刪除
  3. 抱歉,剛剛系統一直出現問題,結果重發了兩次。勞煩你刪除一則了。謝謝。佳慧

    回覆刪除
  4. 「基礎問題點」讓成人聽者自己回去進行思考發酵批判,而不是「直接給答案判準然後讓大家被動接受」(這現象就是我要批評台灣童書,大人給小孩態度上的問題啊!)所以你如果能回想的話,我當場一直鼓勵大家提建議跟進行思考,連聽著提出的建議我都會再問大家意見如何,一起討論。而不是我直接給答案,不是嗎?


    對的~你在現場時,的確是這麼做的,所以讓我有你有很開放態度,很願意和聽眾互動,一起討論的高度意願的感覺。

    * * * * * *

    「直接給答案判準然後讓大家被動接受」
    這句話聽起來真不錯~所以你所做的事,把你覺得翻的不好的英文例句舉出來,然後,希望大家再想想應該怎麼翻譯是比較對、比較好的嗎?
    這樣的舉動是認為每個人都可以嘗試翻翻看的囉~

    而我的意思是當時你提出來說大家的翻譯,都太過於把原本隱藏的意思直接表露出來,以至於讀者沒有思考的空間。這是一個論調,也是一個意見或是建議。但是,我所請求的事是你可以試著舉出一個『例子』是如果根據你的論調,那麼應該怎麼翻譯是比較好的,讓我們感受一下。這並不意味你所提出的翻譯版本一定是標準答案,而大眾要被動接受。而是舉例說明和示範其他的可能性之一。

    簡單地說。這有點像是和孩子討論一個抽象的觀念時,舉個生活中的例子作為論點的說明補充,而不是不思考直接給答案。


    * * * *
    『不,閱讀在樂趣之後,還有更重要的事情要面對......而那跟「教育體系」在思考上是絕對不能分開的。』

    『納入教育體制之後,就質變。』這句話,是我身邊所看到的一堆推閱讀的制度所看到的怪現象的累積的心得。在此就不一一述說。

    不過,我倒是想請教你關於你所提的更重要的事是『「教育體系」在思考上是絕對不能分開的。』

    你指的是『現在的教育比較少教孩子思考的,還有老師有沒有能力教孩子思考或是引導孩子思考或是給孩子思考的時間和空間?』嗎?

    還有妳認為小孩子的閱讀不該只停留在樂趣。可不可以請妳多說一點。

    那麼還有什麼呢?

    是閱讀一本書之後的思考嗎?是閱讀一本書之後,與自己的生命發生連結嗎?還是什麼呢?

    還有關於閱讀之後的心得(或是想法或是樂趣或是思考),是自然而然在小孩心中形成,還是需要大人的介入,讓孩子可以更進一步如何如何?

    我現在在毛毛蟲兒童哲學上課,學習有關帶領孩子進行故事思考和討論的技巧和觀念,也開始實際地嘗試帶領孩子進行故事討論,所以會很想要了解更多你所謂的閱讀除了樂趣之外,還有更重要的東西,到底是什麼。

    * * * * * *

    其實,你的上述的論點我是全部認同的。

    只是過程中,還需要作些什麼?怎麼作比較好呢?

    非常感謝你撥冗回應我的疑問。

    回覆刪除
  5. 今天(2010.11.2)到乃嘉的班級103班,除了講故事『蜘蛛人安拿生:自己帶名字來的小孩』之外,也鼓勵小朋友針對故事提問題。

    Q1:請問你還記得6個小孩子的名字嗎?(鄭竹雅)
    Q2:請問是哪一個小孩丟小鳥?(劉宗修)
    Q3:摔不痛是第幾個小孩?(謝泓哲)
    Q4:為什麼媽媽要生6個小孩?(卓冠宇)
    Q5:為什麼小孩都帶自己的名字?(陳宥瑄)
    Q6:請問老三是什麼時候生的?(呂耀安)
    Q7:是誰救了爸爸?(余冠霆)
    Q8:哪一個孩子把小鳥的皮給剝了?(葉乃嘉)
    Q9:請問第一個小孩叫什麼名字?(王芯怡)
    Q10:請問老四什麼時候生的?(蕭邦義)

    今天是第一次讓孩子針對故事提出他們想問的問題。我自己覺得是很棒的開始。希望有機會可以繼續和孩子們進行故事討論。

    回覆刪除
  6. 昨天在火金姑讀書會提到故事媽媽做的事。

    當時的討論是有些故事媽媽在閱讀之外教數學,教作文,當時的討論氛圍是偏向反對的立場。

    就是故事媽媽不要越界了~

    是不是、會不會踩到老師的線了~

    回覆刪除
  7. 幸珍,這樣兩個平台來回呼應,真的佔去我太多時間了。我手邊還有要事要做,請諒解。在此簡短回答,你第一個回應,我回在facebook了。最後這個,我要提醒,「故事媽媽在閱讀之外教數學,教作文」這個跟我們討論的主題差太遠了,實在不能混為一談。一來,故事媽媽也不是教育體系裡的意含,我們即使希望故事媽媽懂閱讀思考這件事,故事人沒有責任跟義務擔任「教育體系」的內含。 二來,就我理解,故事媽媽或故事人不是就是在有限的短時間內去講故事,如果可以順帶一些簡單的討論這樣而已嗎?

    這個跟我談得閱讀與教育體系的範疇,真的差的很遠。英國,一般文學作品小說是納入正規學程裡的。不只這樣,即使是一般有文學作品的語文課,他們教學法都是以思考理解等具體抽象哲思與具體語文能力為基礎的。這也是為何這兩年台灣一些學者開始進行「中小學閱讀教學策略之應用」的原因,因為過去我們體制內沒有。希望這樣你有瞭解一點了。

    佳慧

    回覆刪除
  8. 強哥專訪 Ms. 幸佳慧 隔天的中時報紙有好大篇幅報導 美女 幸佳慧老師的文章 & 玉照 !! ^_^ 幸佳慧 (在 "九點強強滾" 中) 說 " 大人的事 孩子'繪'懂 " :


    ►溫馨小單元

    (1)【親密日記】:每日節目末段接受一位小朋友Call-In分享當天生活點滴。

    ►說再見小單元

    (1)【從前從前...】:床邊故事,陪著小朋友準備進入夢鄉。
    (2)【強哥留聲機】:收集各地、各式聲音,留下生活週遭記憶故事。


    ====================

    《九點強強滾》是台灣全民廣播電台(news98)知名的的兒童廣播節目,主持人是趙自強。由2000年正式開播至今,週一至週五21:00 - 22:00現場直播。 FM98.1 :



    節目風格及特色

    節目於現場直播,且趙自強的內容生動活潑,深得兒童及各年齡層喜愛,同時也富有寓教於樂的意義,是晚上黃金時段相當受歡迎的廣播節目,曾多次獲得由新聞局舉辦,暱稱「小金鐘」的「優良兒童節目獎」。 [1] [2] [3]
    節目主題

    週一「強強滾百科全書-老歌篇&強強滾音樂教室」:在開場白中,帶領大家進入老歌的時空隧道中,接著與來賓帶著聽眾一起唱兒歌、也讓聽眾選擇自己想要唱的歌;若有新聽眾時,則用歡迎歌來伴奏。

    週二「健康呼啦啦」:請到有關於兒童的身心保健的人士,或是一些故事來增進聽眾們的知識。


    週三「漢字達人篇&兒童立法院」:在開場白之中,由漢字達人宏如姊姊介紹一個字,並引經據典介紹典故及應用,接著兒童立法院則用一些生活上的主題,讓兒童委員們分享相關的心事與近況。


    週四「校園特攻隊」:請到各個國小的校長,來宣揚該學校的歷史、地理環境、和人文特色,與未來之展望,同時也歡迎該校小朋友進去call-in與校長聊天。


    週五「地球怎麼了&強強趴趴走」:在開場白中,請出葉欣誠教授,報告地球的近況與分享環保的新知;接著請到各個領域的來賓來介紹自己的書本,理念等等的內容。



    寒暑假特別單元

    於 每周四都會固定推出「全家大挑戰」,讓每位小朋友call-in進去電台,並和家人一起參與,接著選擇各類題組,藉由主持人與其助手來問問題,小朋友與 其家人回覆答案,並於該題組裡全部答對後,可得到相當的獎勵。而在回答問題的過程中,若遇到一些無法回答的問題時,可提供一次求救的機會。


    不定期輪流主題
    強哥留聲機:在節目的最後,由強哥來敘述自己遊歷各地時,收集到的好聲音們與小朋友分享。

    從前~從前:在節目的最後,由強哥帶領著小朋友們述說小故事,並藉由故事來闡述人生的寓意。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