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我自己

我的相片
Taiwan
我的身份很多元: (1) 新樹幼兒圖書館 館長 (2) 文化大學推廣教育部的講師 (3) 圖畫書《100隻豬與100隻大野狼》的文字作者 (4) 民視『快樂故事屋』節目嘉賓 (5) 台北廣播電台FM93.1 『幸福生活館』節目嘉賓 (6) 國立教育廣播電台 『教育好夥伴』節目嘉賓 (7) 新北市書香文化推廣協會第十屆、第十一屆理事長 (8) 《書香季刊》總編輯 (9) 中華民國圖書館學會第54屆書香社會推動委員會委員 (10) 新北市立圖書館真人圖書 (11) 新北市圖書館選書小組委員 (12) 2017年文化部「線上主題書展——知識讀想1+N」 策展人 (13) 火金姑讀書會會長 (14) 櫻花草青少年小說讀書會會長 ◎歡迎來 FB 找我! Facebook: 蔡幸珍

2010年5月27日 星期四

拜訪『池上池下』創作家邱承宗的工作室



蔡幸珍 2010.4


         毛毛蟲兒童哲學基金會開的『繪本作家饗宴』已經進入到第三期了,而我接觸繪本也二年多了,參加過的大大小小演講和繪本課也超過 200 小時了。這次看到毛毛蟲推出的『繪本作家饗宴』的課程內容有二次參訪課程,一是拜訪『池上池下』創作家邱承宗的工作室,一是拜訪『台灣繪本教父』鄭明進老師的工作室,覺得這真是太難得的機會了,過去我講繪本故事,研究繪本,賞析繪本,研究繪本作家的生命故事,如今,可以親身參訪畫家的工作室,對我而言,是何等幸福的一件事,是何等可遇而不可求的事。




今天是我第三次和邱承宗老師接觸,前二次,邱老師介紹松岡達英的創作和熊田千佳慕的繪本作品,我已經覺得這兩位畫家畫的昆蟲或是植物已經非常的精細,非常的厲害了。那時,我在課堂上還問過邱老師,同樣是精密的昆蟲繪本,怎麼去區分繪畫功力的高下,老師回答是,他看一本精密昆蟲繪本,他會去看該繪者的功力是比他厲害,還是普普而已。可是,這樣的回答,我還是覺得不夠,什麼叫做繪本功力比較厲害, 為什麼這本繪本老師會給90分,那本繪本會給60 分, 標準在哪裡,尺度是什麼,在我看來,兩本都不錯啊,所以我心中還是充滿困惑。今日,來到邱老師的家,老師為我們介紹了他創作中的作品之後,我驚為天人,覺得老師的繪畫功力更是厲害,也了解了老師口中的精密昆蟲畫的功力的確還是有高下之分。老師的繪畫功力真的是有國際的水平吧!(PS: 邱承宗老師曾二次獲選波隆那插畫獎)


邱老師的回應:

每節課都有我想表達的重點:
        松岡的課/他已經在這條路上走了40年。
        熊田的課/即使38歲開始畫繪本,40歲也可以入選波隆納,
        而持續創作到99歲,是需要多少堅持與努力?
        我的部分/繪畫重點在觀察。
a.怎麼去區分繪畫功力的高下
        我相信任何人對任何事都有自己衡量的標準,這個標準會隨眼界而改變;
        因此,我是以自己的水準判別畫家程度的高低,但是這只是繪畫技巧問題,不    代表我是否喜歡一本書,因為繪本除了畫家風格、功力,還牽涉創作力、故事架構和編輯製作能力。

      我不知是否已有國際水準,不過我相信波隆納畫展不會隨便讓我入選兩次,另外,松岡和熊田都是頂尖的生態畫家,否則我不會介紹給大家認識。而我既然選擇生態繪畫這條路,當然是與全世界的生態畫家相比較,既然與他們相比較,當然是齊頭趕上而非落人於後,不是嗎?


      熊田厲害的地方是可以將一隻原為2.0公分左右的昆蟲,放大到20公分來畫,卻不覺得昆蟲呆版、僵硬或空洞。松崗也可以把昆重畫得栩栩如生,卻只用針筆勾邊加淡彩。各有足以學習的地方。


老師吸引大家的眼光和讚歎的地方有許多。所謂『認真的男人最帥』,聽到老師分享他的生活,他常常會獨自上山,帶著一大箱的礦泉水和食糧,就待在那裡和一花一草作朋友,和青蜓和蝴蝶小鳥對話,更多的時候,就是靜默,安靜的觀察著,或是用相機紀錄,或是單單用眼睛定睛地觀察,偶而徒手憑空畫起畫來,老師早晨也觀察,黃昏也觀察,有時近看,有時遠觀,觀察什麼,觀察光線,觀察葉片,觀察蜻蜓,觀察鳥類,觀察大自然的一舉一動,細微的變換著。他說,大自然就是他的老師。他向大自然學畫畫。












邱老師的回應:

呵呵呵,我只帶一瓶飲料,偶而加個飯團、麵包就上山了,而非「一大箱」,因為沒時間吃東西,倒是不斷思考,煙抽得比較多。另外,我不會專程看鳥,不過牠們出現眼前,還是會看或拍照。


      在畫畫的之前,老師花很多時間冥想,很多點子,包括光影變化都存在老師的腦海裡。是經過多少時間的觀察,冥想,以至於老師下筆畫畫時,是將腦海中的圖像影印出來的歷程。老師說,當他把描圖紙畫完時,對他而言,就畫完了。置於上色,後續的工作,是為了讀者。這句話,我還是不明白。

      邱老師的回應: 

      當天也有人問這個問題,我覺得你們把「冥想」複雜化了。當天也說過,我是學攝影出身的,所以和編輯或作家以文字為思考模式有點不同,我想畫哪個場景,腦海會先浮出模糊影像,
然後我就對著電腦或到廁所裡面抽煙,接著眼睛進入視而不見的狀態,
影像便漸漸的越來越清晰,而非打坐、唸經等形式。
〈我常常被太太嚇到,也是因為我根本不知她幾時進到房間〉
另外,每天躺在床上睡著以前,我會「預畫」第二天的進度,
道理和上面敘述是一樣的。

      當天,或許你沒注意看定稿吧?那上面已經連光線、陰影都畫好了,如果你把它當成黑白畫稿看待,不是已經畫「完」了嗎?

     別忘了,素描不是黑白的嗎?何況透過相機,可以將彩色景觀拍成黑白照片,為什麼我不能畫完黑白稿,就算結束了?而我看她時,明明有色啊!

      上色不全然為了讀者,只是一場色彩遊戲。
我喜歡玩色彩遊戲,在色與色之間,加入自己的色感觀念,讓讀者無意識的產生認同感,所以我玩得很快樂。


      
      不過,老師說他從小就很喜歡畫圈圈,大大小小的圈圈,成千上萬的圈圈,因此,他在畫姑婆芋生病的葉片上的大圈圈小圈圈,其實是一大享受。他在享受畫圈圈的時光。這經驗我倒是可以領受,之前,張又然老師曾經講過一個大畫家的小故事,他說,有一個國際級的畫家在畫羊毛時,是用極細極細的筆,一筆一畫畫出一根根的羊毛,別人問他,為什麼不用粗一點的筆,大筆大筆地畫,這樣不是比較快嗎?大畫家說,我在享受我的創作,我為什麼要快速地畫完。看老師的精密大自然畫,大家最喜歡問的問題就是一張畫到底要畫多久,老師回答光是上色都要用掉20 多天,大家哇的一聲,我想,也許有人認為這樣的畫風很辛苦,可是,我卻覺得邱老師樂在其中,老師享受著他的創作歷程。

      邱老師的回應:

      哈哈,我不是從小就喜歡畫圈圈,而是30歲左右,忽然喜歡畫圈圈。那些姑婆芋也不是生病的葉片,而是我在畫中都會取其中的局部畫圈圈,自己玩得高興,同時也是自己的色彩幻想空間。


      老師的生命過程中,他年少不愛讀書,在重要的親人過世後,曾經迷惘過 9年,直到,有一次,他的好朋友的女朋友車禍過世,讓他深感生命的無常與脆弱,他自覺要認真活著,把浪費的9年補回來,他雖去學校,但是他自認學校的教育無法滿足他,他和訓導主任溝通,取得主任的同意,自此,他泡在圖書館裡,圖書館的書是他的老師,無論是,人類學,社會學,犯罪心理學,各式各樣的書籍,他都讀,他都盡情地涉獵,也因此,奠立了他自學的基礎。我和老師在對話時,我常說,我不是學畫畫的,我是門外漢,所以問的問題比較簡單而基本,有些對老師而言,是再簡單不過的事,可是,我卻還是聽不懂,一再追問下去看到老師自學的精神和毅力,從今以後,我不要再講『我是門外漢』之類的話了,沒有門外漢這回事,只要有心,花時間去學習,就會進步了。

邱老師的回應:

呵呵,我沒有說9年吧?!6-7年左右。
訓導主任會答應我進圖書館唸書,是因為前面還有一段故事:
那陣子,上課時,常常焦慮不安的看著天空,
老師叫都沒聽見,結果被刮耳光而流鼻血,
然後在廁所清洗時,被訓導主任撞見問原因,
才會勉強答應我的要求,不過條件是必須天天寫心得報告。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