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遠吃不飽的貓》Part II
時間:2010.12.22 晨光時間 (40分鐘)
地點:榮富國小二年級209班
故事媽媽:蔡幸珍
紀錄整理:蔡幸珍 2010.12.22
【序曲】
二年級209班的閱讀繪本的量很大,原本我有一點擔心《永遠吃不飽的貓》重複性的堆疊性的繪本,小孩會喜歡嗎?會不會太簡單呢?故事的起承轉合會不會趣味性不足。
前一天,我到一年級103班講《永遠吃不飽的貓》這故事,小朋友聽得津津有味,而且也問了好多有趣的問題。我抱持著試試看的心情,一方面也是好奇想知道二年級的小朋友對這本繪本的反應,以及他們又會問出什麼樣的問題,他們會發現繪本中的祕密嗎?帶著這樣的心情,我走進了二年級209班的教室。
【故事內容】
從前從前,有一隻胖貓。這隻胖貓,身體大得嚇人,而且,牠怎麼吃,都吃不飽。牠的主人擔心被牠吃垮,決定等牠吃完最後的晚餐,就要把牠丟到大海。
當主人問牠「吃飽了沒?」牠回答「怎麼會呢? 怎麼會呢?我只不過是吃了一盤魚、一碗稀飯、一杯牛奶。我的肚子還是空空的,快餓死了,所以,我要把你們吃掉。」說完,喀嗞啦就喀嗞喀嗞的,把男主人和女主人吃掉。
才飽餐一頓的喀嗞啦,在院子裡遇到了肥豬。
「嗨!肥豬,你好嗎?」
「好啊!喀嗞喀嗞喀嗞啦,你吃飽了吧?」
「怎麼會呢? 怎麼會呢? 我只不過是吃了一盤魚、一碗稀飯、一杯牛奶、我的男主人和女主人 。我的肚子還是空空的,快餓死了,所以,我要把你吃掉。」 說完,喀嗞啦就喀嗞喀嗞的,把肥豬吃掉。
就這樣,ㄧ而再、再而三,當有人問候牠「吃飽了沒?」時,喀嗞啦就回答「怎麼會呢? 怎麼會呢?我只不過是吃了一盤魚、一碗稀飯、一杯牛奶、我的男主人和女主人、一隻肥豬、掃煙囪的、牧師、新娘和新郎…。我的肚子還是空空的,快餓死了,所以,我要把你們吃掉。」,然後把對方吃進肚子裡,直到牠遇到太陽,『碰!』喀嗞啦裂開了,被喀嗞啦吃掉的那些東西又原封不動地跳出來了。
【七嘴八舌講故事】
一給小朋友看完《永遠吃不飽的貓》的封面之後,我問他們看到什麼?小朋友說他們看到一隻胖貓,是紅色的。而且貓的尾巴也很胖。竣宇覺得很奇怪,因為他覺得喀嗞啦看起來好像有二個嘴巴。
我問:為什麼你們覺得牠很胖呢?
有人回答:牠身體胖胖的。
羽承回答:牠的頭比身體還大!
我接著問:有嗎?你的頭有比身體還大嗎?
羽承回答:有啊!
我接著問:這樣啊?可是你不胖啊?
眼看沒有小朋友注意到這隻貓身上的黑色線條,
我問:你們看到這隻貓身上的黑色線條了嗎?你們覺得那是什麼?
A說:那是貓的斑紋。
B說:那是三層肉。
C說:那是游泳圈,我爸爸也有游泳圈喔。
D說:才不是三層肉,我看是十幾層肉。
這本書的創作者是哈孔.比優克利德,因為名字很特殊,我特別跟孩子說明他是挪威人。英文的挪威是Norway不是No Way 沒辦法。小朋友聽了哈哈大笑。
在講故事的過程中,肇文問「牠不是一直說牠快餓死了,怎麼都沒死?」。有小朋友覺得女主人很胖。大部份的小朋友不知道什麼是牧師。所以我簡短地講一下牧師就是在教堂傳講耶穌的人。小朋友不知道誰是耶穌,我就說耶穌就是聖誕節平安夜時誕生的那位嬰孩。
竣宇注意到喀嗞啦的身體會一直變化顏色,甚至是眼睛的顏色也會變化。每一次,喀嗞啦遇到什麼人時,就有小朋友會說「該不會又把他們吃掉了吧?太誇張了吧!」
偉倫問說「為什麼喀嗞啦都不吐骨頭?」。有小朋友問「喀嗞啦該不會把整艘船給吃了吧?」、「喀嗞啦該不會連國王的皇冠也吃了吧?」
容茲低聲說「如果喀嗞啦來到209班的話,會不會把全班的同學吃掉?好可怕喔!」,聽到她這麼說,我原本想順著她的話,把故事的情節延長,在喀嗞啦遇見太陽和月亮之前,插入一段,把喀嗞啦帶到209班的,後來,還是沒有把這一部份加進故事中。
冠吟注意到問題出在「好啊!喀嗞喀嗞喀嗞啦,你吃飽了吧?」這一句話,她好心地、急切地建議故事中的人,千萬不要問喀嗞啦「你吃飽了吧?」,才不會被喀嗞啦吃掉。
大部份的小朋友會跟著我把喀嗞啦吃過的東西唸出來,而可郁是其中唸得最大聲、最津津有味的小朋友。剛開始第一、二次,小朋友不那麼熟,有點慢、有點小聲地跟著唸,後來就越來越大聲,一邊唸也同時一邊數喀嗞啦吃了多少東西,不過,到最後吃到國王和月亮時,可能唸累了,聲音就沒那麼大聲了。
在我講故事的時候,羽承喜歡來到黑板前面,他在黑板上畫了喀嗞啦,而且牠拉了很多東西出來。
【小朋友的提問】
講完故事之後,我會讓孩子自由的提問,只是,因為是二年級的小朋友識字不多,寫字也慢,所以由我幫忙把孩子的問題紀錄下來,並且在問題的後面加上提問的小朋友的名字。這些問題是孩子自己發問的,不是我事先設計好的問題。其實,問問題也是需要練習的。會問問題是一種很棒的能力喔~
榮富二年級209班的小朋友的提問如下:
Q1:貓講的語言不一樣,為什麼人聽的懂?(可郁)
Q2:貓不是快餓死了,為什麼牠沒死?(肇文)
Q3:為什麼牠永遠吃不飽?(睿柏)
Q4:牠已經吃了一些東西,為什麼別人不會嚇到?(詠耀)
Q5:月亮不是在天上,為什麼貓吃得到?(泓琪)
Q6:為什麼貓說要吃掉人,人卻不跑?(冠吟)
Q7:為什麼要把貓丟到海裡?(乃誠)
Q8 :為什麼貓爆掉之後,身體不見了?(竣宇)
Q9:為什麼不把貓丟到墓裡?(羽承)
Q10:為什麼貓叫做『喀嗞喀嗞喀嗞啦』?(幸珍)
有時候,小朋友在問問題時,講得很長,當場我沒有辦法一字一句紀錄下來,所以,我會詢問小朋友,你是不是問什麼什麼樣的問題,跟小朋友再確認一下他/她的問題。譬如,原本可郁講的是「貓怎麼會講話?」熱心的小朋友就在一旁答腔說「因為是故事嘛!故事中的動物都嘛會說話」。可郁就說「可是貓講的語言不一樣,為什麼人類說的話,牠會聽懂?為什麼牠可以和人類說話?」,後來可郁又說「為什麼人聽的懂貓說的話?」,我問可郁可以把她的問題寫成「貓講的語言不一樣,為什麼人聽的懂?(可郁)」嗎?她說可以。
肇文從講故事到提問題的時間,都很關心「貓不是快餓死了,為什麼牠沒死?」,我說「生活中我們也常用到『累死人了』、『痛死我了』,是不是真的就死掉了?」
睿柏問到「為什麼牠永遠吃不飽?」,這問題一年級的小朋友也有問到,不過,小朋友的答案就是因為牠太餓了,因為牠的男主人要把牠丟到大海,所以,牠要一直吃。我覺得「為什麼牠永遠吃不飽?」這是一個好問題,但是什麼會是這問題的好答案呢?故事文本只描述到『牠怎麼吃,都吃不飽』,並沒有解釋為什麼,我覺得這是一個開放性的問題。是一個好問題。
當泓琪問到「月亮不是在天上,為什麼貓吃得到?」時,我反問他「你覺得呢?」泓琪說「有可能牠越吃越大,越吃越胖,大到胖到牠張開口,就可以吃到月亮了。」別的小朋友聽了直呼「太誇張了!那也太大隻了吧」,從這問題,可以看到泓琪在聽故事時,也把他的一些背景知識運用上去,月亮是在高高的高空,而喀嗞啦是地上的一隻貓,所以,牠要怎麼超越這地理上的限制呢?
冠吟問到「為什麼貓說要吃掉人,人卻不跑?」。冠吟就是發現書中密碼的小孩,她提出不要問喀嗞啦「你吃飽了吧?」,就不會被喀嗞啦吃掉的祕訣。小孩聽到故事中緊張危險的情節時,都會很有同理心地幫故事中的人物想逃脫的方法。
乃誠問「為什麼要把貓丟到海裡?」,這問題一年級的小朋友也有問到。我覺得這也是好問題。大人看待這問題時不能說,故事就是這樣安排啊。如果不這樣安排,就沒有後續喀嗞啦把男主人和女主人吃掉的問題。大人如果是這樣的態度的話,小孩的很多的問題會出不來。小孩這麼問,如果大人好好接這問題,詢問他還有別的處理方式嗎,或許又可以發展出其他的故事來。
羽承聽到乃誠這樣問,他也覺得「對啊!貓被丟到海裡,就會死掉,死掉就要埋葬牠,埋葬牠,就要把牠放到墓裡面,所以為什麼不把貓丟到墓裡,這樣不是比較省事嗎,反正丟到海裡也是死,丟到墓裡也是死,所以為什麼不直接丟到墓裡呢?」
竣宇是個觀察力很敏銳的小孩,從故事中,他觀察到喀嗞啦的身體會變色、眼睛會變色,甚至到後來吃了太陽爆掉之後,他觀察到畫家只畫出貓的頭、四隻腳和尾巴,身體怎麼不見了。所以他問「為什麼貓爆掉之後,身體不見了?」。而他的同學則回答「因為身體爆掉了,所以就沒有畫出身體。」,我想竣宇可能認為就算是身體爆掉,可能也會有碎碎的殘骸吧!
講故事時,我講到『喀嗞喀嗞喀嗞啦』時,我特別用『喀嗞.喀嗞.喀嗞.啦————』的聲調,我問小朋友為什麼貓叫做『喀嗞喀嗞喀嗞啦』?大部份的小朋友回說「因為牠吃東西的時候,會發出喀嗞喀嗞的聲音」。我說「那牠叫做喀嗞喀嗞就好了,為什麼要叫做『喀嗞.喀嗞.喀嗞.啦————』?」立心回答「我知道,因為牠喀嗞喀嗞吃很多東西,然後,消化不良,所以就拉出很多東西出來,所以要叫做『喀嗞.喀嗞.喀嗞.啦————』」,賓果!
【後記】
講故事時,我沒細看,所以在紀錄問題時,一直把『喀嗞.喀嗞.喀嗞.啦』寫錯了。
因為晨光時間是40分鐘,講故事,紀錄小朋友的提問,其實佔了大多數的時間,所以,有些小朋友的問題可以再深入討論發展下去的,但是,沒有時間做到。沒關係,一次一次進步。
提問時,小朋友會先舉手,這是老師建立的課室規矩。我觀察到立心和容茲,當她們舉手時,我先選了別的舉手的小朋友,再下次,我請她們發問時,她們就不想發問了。
偉倫說今天只問10題,比以前問的題目少。我回頭找過去的紀錄,《安拿生使哈密瓜說話》小朋友提出9個問題,《猴子醫生和蛇護士》,小朋友提了11個問題,《安拿生假裝用吸鼻涕數數》小朋友問了16題,偉倫說的應該是和《安拿生假裝用吸鼻涕數數》那次的提問做比較。
下課時間,有小朋友跑來問我,為什麼要問問題,我想,過一段時間, 先讓小朋友多感受幾次這樣的提問之後,再好好地和他們來討論這問題。
有故事媽媽看到我整理的講故事紀錄的文章,她看到小朋友的提問,她覺得有些問題她沒辦法回答。她問我怎麼辦?我說,其實,小朋友的問題有些是開放性的問題,不一定有什麼答案才是正確的,有時候,我會反問小朋也的想法,有時候,我會讓其他的小朋友來回答,基本上,我會多多徵詢小朋友的答案。
40分鐘,我不一定能面面俱到。現階段,我把重點放在讓孩子聽一個故事,還有讓小朋友自由地提問。因為,現在的小朋友寫許多的測驗卷,要回答許多的選擇題和照樣照句、許多比較制式和封閉性的問題,所以我希望有時間和機會讓孩子練習發問、練習提出問題、練習用有趣的方式提出有趣的問題。
【迴響】
講完這故事之後的12月28日晚上,乃誠拿出他存錢筒的錢,說了一個『永遠不夠錢的小孩』的故事。他說
從前從前有一個小男孩,他很貪心,每天都跟爸爸媽媽要零用錢,永遠都說不夠。他的爸爸媽媽很擔心,覺得自己養不起這個孩子,於是,有一天給了他10元之後,就要他出去旅行,爸爸媽媽不想再給他錢了。
男孩到外面走著走著,遇到國王,國王問男孩,『你的錢夠了嗎?』男孩說不夠,於是他拿了國王的1000元。
後來男孩又遇到公主,公主問男孩,『你的錢夠了嗎?』男孩說不夠,於是他拿了公主的100元。走著走著男孩又遇到王子,王子問男孩,『你的錢夠了嗎?』男孩說不夠,於是他拿了王子的50元。
走著走著男孩又遇到水手,水手問男孩,『你的錢夠了嗎?』男孩說不夠,於是他拿了水手的10元。
男孩看到一位老闆繞路走,他覺得很奇怪,為什麼不直直走比較快,於是男孩向前直直走,就撞到鏡子,男孩就死掉了。
出處:兒童哲學月刊第8期。 |
出處:兒童哲學月刊第8期。 |
出處:兒童哲學月刊第8期。 |
出處:兒童哲學月刊第8期。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