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幸珍 2010.9.10
我的看法是講故事時改或不改結局都OK啦!按著“三隻小豬”的結局講講看,試試看孩子的接受度如何,如果孩子不接受,可以再改結局啊!
講一個故事,不論講幾遍,有幾個不同的結局也不錯。改編童話故事這也是一種繪本創作。例如:安東尼布朗的『小熊我和你』就是改編自童話故事的『三隻小熊』的故事,還有『臭起司小子爆笑故事大集合』、『三隻小豬的真實故事』。
不過,我覺得松居直特別提出『父母不應該擅自更改成大野狼被燙傷,落荒而逃』,背後也許有一些原因。
一是孩子也許有超乎父母想像的幽默感。
一是孩子知道那是個故事而已,孩子可以在想像和現實自由穿梭。
一是要探究父母為什麼不肯接受大野狼被小豬煮成大野狼美味大餐,父母親對這結局的看法是什麼?
一是松居直認為原著的結局是充滿幽默感的,小孩子沒聽到,很可惜。
* 松居直認為迪士尼電影用光來表現色彩的躍動,為電影開拓一個全新的領域,至於迪士尼的圖畫書經過印刷過程失去光的質感,只剩下死寂的色彩和像殭屍般僵硬的插畫。你的看法呢?至於宮崎駿圖畫書也是如此嗎?
我前陣子買了『涯上的波妞』給孩子看。在我們全家沒看過『涯上的波妞』動畫電影的情況下,我和孩子共讀『涯上的波妞』,我發覺我看不太懂整個故事。中間有一些起承轉合的細節,似乎有些含混不清的情形。我有個看法:『涯上的波妞』繪本是一本節取自『涯上的波妞』動畫電影的繪本,它不是原創,而只是依附於動畫電影的副產品,所以獨立性不足。讓我覺得它可能只是擷取電影中的一些畫面,加上文字的東拼西湊牌的產物。
我覺得先有動畫電影,再有相關的動畫電影繪本,和先有繪本,繪本熱賣之後,再改編成電影是不一樣的。
先有動畫電影,再出相關的繪本,是一種由多變少,由繁雜做簡化的動畫,是一種『減』的行為。而有了繪本再改編成動畫電影,則是一種『加』的行為。
舉『北極特快車』為例,電影就比繪本多了許多情節,它截取繪本中的一些文字,加以擴編,把想像化為電影中的真實。譬如列車長和眾服務生上演可可點心秀,從服務生出場的跳舞、鋪桌巾、倒熱可可,倒退場,都是一場精彩熱鬧的表演秀,又譬如,到北極聖誕老人的家鄉中一路上驚險萬分,又是動畫電影可以大肆發揮的空間和賣點。
由繪本到動畫電影,是由少到多,是變豐富,但是一方面想像空間變少。由動畫電影變繪本,是由多到少,不免有些細節疏漏。
* 松居直認為迪士尼圖畫書抽掉了世界名著的內涵,擅自改編,做出與原著內容似是而非的東西。迪士尼圖畫書大幅重塑原著人物的個性,誇張不重要的部份,使原著精神完全變質,把原本可以激發孩子豐富想像力的藝術創作,搞成追逐市場的廉價商品。你的看法呢?台灣的東方出版社為了推動少年閱讀,也改寫了世界名著,你覺得合適嗎?
我是覺得看孩子的年紀。當然,若是孩子的閱讀力夠,可以理解或是即便不理解但是願意去閱讀世界名著的原著,那當然是最好不過的事。可是在那之前,也不代表不能讀改編作品,或是改編繪本。
的確,改編作品可能會喪失原著的原汁原味,但是,也是一種認識世界名著的方式之一,也可以先透過這些改編作品知道這世界有這麼好的故事,有機會再繼續去讀原著。
不過,換一種角度去看松居直的看法,會覺得松居直的這些堅持其實是要為了要提供給孩子高品質、高質感的繪本或是文學作品。
* 松居直認為所有的『世界名著精選圖畫書』只是故事簡介,是摹仿原著的膺品,強烈建議父母不要購買此類圖畫書以及迪士尼圖畫書。你的看法呢?
我自己有買台灣麥克出版的『大師名作繪本』。我是覺得我自己也沒那麼多的時間和那麼大的興趣去閱讀原著。先閱讀『大師名作繪本』,讓我能對世界名著有一些初步的概念和了解。
這世界書實在是看不完的多,即便是只看經典、名著或是好書,還是看不完,還是依照自己和孩子的閱讀胃口,慢慢閱讀,享受閱讀的樂趣就好,不一定要貪多。
我覺得松居直是日本福音館出版社的總編輯和老闆。
回覆刪除所以,他對繪本的看法和品質的要求是有一定的高標準。
很高興,有對繪本高品質的要求的總編輯,這樣,我們讀者才能讀到高品質的繪本。
讚啦~